△7月13日,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文教村,居民在改造升级后的院坝聊天。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变化是真的很大,像‘整形’了一样。”
7月13日,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文教村居民朱曼丽谈到小区改造升级时,十分激动。她说,现在小区整洁多了,也明亮多了。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在的文教村,墙面崭新、道路干净、院坝宽敞,像一个新建小区。
但去年11月,文教村还是另一幅模样:楼房墙面脱落、泛黄,屋檐布满灰尘和杂草,空调外机乱挂,道路残留多处青苔,空中各类线缆缠成“蜘蛛网”……
文教村为何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改造项目遭遇“不信任”
文教村距离磁器口直线距离仅有50米,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老旧社区。
“以前天上到处是拉的线,压抑得很。”文教村居民李丽说,小区路面湿滑、容易摔倒,屋檐积灰、杂草丛生……邻里们都希望能够早点进行改造。
2018年,重庆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试点,2019年向全市拓展,2020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文教村也于2020年下半年被列入改造范围。
但是,当施工方进场时,文教村的许多住户又犹豫了。项目主任刘玉全带着团队挨个敲门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各种各样——
“说要把防盗网拆了,会不会不安全?”“最后的效果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不晓得,万一不好看怎么办?”“改造的时候,会不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安全?”……
文教村64号2-1户主冯静把房子租给了别人,她非常不相信改造材料的质量,对刘玉全放狠话:“我坚决不会让你们改。”
通过住户们的反馈,施工方、社区以及沙坪坝区住建委开始明白,大部分住户的犹豫不是因为其它,而是对项目改造的“不信任”。
逐个解决改造矛盾
解决问题,自然要从根源做起。既然住户们对项目改造有疑惑、不信任,那就要想办法让他们打消疑惑,重拾信任。
文教村61号1-1的户主姓李,早已搬出,房子一直空置着。项目方与社区一起找到了他的电话,并联系上他。
“我们想用他这间房来当‘样板房’,让住户们直观地看到改造后的效果。”刘玉全说,没想到,李姓户主很干脆地同意了。
项目方立马着手,很快将“样板房”打造出来。住户们发现,外防盗网虽然拆除,但窗内安置了内防盗网。房屋外立面整体换新,风格与磁器口改造后建筑风格相近,很有味道。
大家的疑虑随之消除,很多住户同意进行改造。
听到风声的冯静,某一天突然出现在文教村。当时,64号楼外堆放着一些尚未安装的窗架。冯静走了上去,双手抓住窗架,用力向上一提,窗架却没有任何松动。
“这下我放心了,这些改造的材料质量过硬。”冯静说,那天自己亲自“测试”后,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同意改造。
也有一些“顽固派”。文教村一楼住户有违章搭建,当他们得知改造需要拆除这些违章搭建时,对改造很抵触。
为此,社区先做部分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同意拆除。另外几户开始不愿意拆的,看到其他人都拆了,效果还不错,就陆续同意拆除。
充分征求住户意见
“项目最终顺利推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充分征求了文教村住户的改造意见。”沙坪坝区住建委物业科副科长肖江说。
他介绍,根据文教村的基本情况,他们制定的初步方案就是进行全方位改造,包括绿化、公共区域、周边设施等。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也在不断优化、完善。
“为了推进改造,我们前后进行了3次大的公开意见征集,10余次小的、零散的意见收集。”肖江说,他们通过收集意见了解到,居民意见主要集中在没有活动空间、空中线缆太多、墙面老旧、整体氛围压抑等问题上。
文教村的最终整改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
比如,文教村所有住户全部更换了全新的铝合金窗架,一楼外墙贴上了柔性面砖,其余楼层重新粉刷了外墙面,空调外机统一移位,入户大门重新设计,并增设了装饰和标识。
小区空中的线缆大多都落地,少部分停留在楼房边缘的,后续会持续改造。
社区背后的路面进行了填平、整修处理;取消了不合理的绿化,增加了社区空间感,视野更开阔。
活动空间是最大的变化之一。改造前,文教村仅有停车区、休憩区两个功能区域。改造后,文教村扩展了休憩区,新增阅读休闲、文化宣讲、健身、娱乐、晾晒等区域,公共区域面积增加了2300平方米。
“目前来看,这次改造的居民满意度达到九成以上。”肖江说。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实习生 郭心悦
原标题:文教村“整形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