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消息,因为给父亲的债务做担保,还在上大学的郭小林成了“老赖”,毕业后找工作处处碰壁。近日,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与法院的共同调解下,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解除了对郭小林的执行措施。这下,郭小林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找工作了。
事情还要从10年前说起。朱达、郭东是朋友,郭东的儿子郭小林打小就认识这位朱达叔。2012年,郭东以资金周转为由向朱达借款300余万元。然而,郭东的船务运输生意失败之后,无力偿还这笔欠款。朱达一纸诉状将郭东夫妻及郭小林诉至法院。因帮父亲签下了担保书,朱达胜诉后,郭小林及其父母全部成为“老赖”。
为了躲避债务,郭家人东躲西藏,在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郭小林刚刚考入大学,曾为此休学一年。后郭小林回校完成学业,毕业后又因为“老赖”身份在面试时无数次碰壁,心灰意冷之下,他选择在家待业。这一待,就是五六年。
想到300余万元的巨额债务,看着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的儿子,郭东以不服生效裁判为由,向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申请监督。
受理该案后,该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蒋娟、检察官助理付右东立刻调阅案件材料,询问当事人,详细了解案情。经过审查,承办检察官发现,这笔债务事实清楚,郭东申请监督的理由并不成立。
“该案本可以结案,但既然当事人找到检察院,说明希望检察机关能为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化解这件纠缠多年的烦心事。”承办检察官介绍说,在随后的接触中,她发现,郭小林看上去很消沉,一提起在外躲债的日子和待业多年的心酸就泪流满面。郭小林这个年纪,本应踏入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拼搏,如今只能待在家里,意志消沉,有点可惜。
为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承办检察官决定找双方谈一谈,寻求该案的破解之道——既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帮助双方从烦心事中解脱出来。
“从最初分别打电话沟通,传递双方意见,到后来他们愿意碰面洽谈,我们在中间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最终取得了申请执行人的认可。”蒋娟说。
“我们两家以前关系很好,我也不想闹成这个样子,只要对方能把钱还上,我并不想为难对方。”朱达表示。对此,郭东回应道,“我儿子自从大学毕业就待业在家,与社会已经渐渐脱节。钱我来还,我也一定还!但希望能够让孩子先过上正常日子。”
事件终于出现转机。5月21日,双方当事人来到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接待室,面对面坐了下来。“尽管双方的言语表达仍然激烈,但对这笔债务的认定上已达成一致。双方僵持多年,和解是他们的希望和机会。”承办检察官说,“郭东生意破产后,大多数时间在外躲债,导致经济状况差,无还款能力,朱达的债权一直没有实现。现在郭东还款意愿强烈,表示将重新联系以往的生意搭档,努力恢复还款能力。这与朱达一心想尽早收回借款的诉求达成一致。”
6月23日,在前期多次沟通的基础上,检法两部门共同展开调解,对双方当事人进一步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郭东在五年内分期偿还朱达借款300余万元。其间,朱达暂停申请对郭小林的强制执行,并向法院申请解除对郭小林的执行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生活。在检察官和法官的见证下,双方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原标题:摘了“老赖”的帽子,他回归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