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红岩家书传家风丨读我读过的书,做我做过的事,一切不落人后……
07-27 17:18:1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有时我也想到将来,有时更乱想一顿,像做梦一样,想到如果我永远不能回家,家里是怎样的情形。……我想到馨儿长大了,她长得很结实,比你我都强,她读我读过的书,做我做过的事,并且相当能干,一切不落人后。”——许晓轩烈士在狱中唯一的一封家书。 

1.jpg

△许晓轩烈士狱中给家人唯一的家书

讲述人许晓轩烈士之女 许德馨

2.jpg

这封家书一开头提到的馨儿就是许晓轩的女儿许德馨,从小到大她无数次看过读过这封家书。

许德馨:“他认为他还是可以回来的,我们也盼着这一天”。

这封家书写成于1947年重庆白公馆监狱阴暗的囚室之中,是共产党人许晓轩在长达9年多的牢狱生涯中写给妻子唯一的一封家信。1940年4月,因为叛徒出卖,特务在许晓轩前往大溪沟二十一兵工厂开会的路上突然出现,直接把他押走。那年的他才24岁,唯一的女儿许德馨只有8个月大。

3.jpg

△许晓轩烈士与妻子姜绮华、女儿许德馨

许德馨: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突然有人喊起来,许德馨你爸爸来了,但是我怎么也看不清这个人的脸是什么样,为什么看不见我爸爸的脸,因为8个月的孩子是记不起她爸爸脸是什么样子的。

许晓轩前后在重庆望龙门监狱、贵州息烽监狱关押,后又被转押到重庆白公馆监狱。自从许晓轩被捕以后,妻子姜绮华为营救许晓轩四处奔走。直到1947年的一天,在许晓轩“消失”的第7年,姜绮华终于等来了丈夫的第一封家信。 

4.jpg

△许晓轩曾被关押的三个监狱

尽管许晓轩把狱中的日子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然而此刻囚禁在狱中的他却在跟特务做新一轮的斗争。为了不让年轻狱友被敌人用刑,他挺身而出直面特务的审问,敌人为了泄愤,他被套上了最重的镣铐,很长一段时间被囚禁在小囚室里,连唯一的放风机会都被取消了。许晓轩在狱中唯一的慰藉就是自己在白公馆放风坝种下的一棵石榴树。据他的难友们回忆,他总是在放风的时候为它浇水、松土,悉心照看它,看着它一天天成长。 

5.jpg

△许晓轩烈士在白公馆监狱种下的石榴树

1949年11月27日,解放军距离重庆已经近在咫尺,城里都可以听到清晰的炮声。白公馆渣滓洞却在这天开始了集中屠杀,许晓轩首批被押出来执行死刑。

不久,住在上海的姜绮华通过组织得知了丈夫的死讯,随后她肺病复发,卧床不起。一年后,姜绮华想到丈夫家信中对她的期望,终于鼓起了勇气,这位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从来没有工作过的家庭妇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

许德馨:我爸爸曾经跟她说过,就是以后你有机会,又不怕劳苦的话,一起出来走走也不错,她就可能也想到这个,就说一定要自力更生,我读小学的时候她就非常用功,自己晚上学习,她自己补习。我妈妈从来不要人家来帮助,她说我们都挺好的,她也坚持一直是她用她自己劳动所得的这些钱来抚养我。

女儿许德馨也非常争气,1958年,她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学习,并开始从事一线农业科研工作。

6.jpg

△许德馨年轻时的照片

许德馨:当时在昆明,有一次我在田间正在观察作物,突然山洪暴发,那个时候是吓了一跳,但是没有动摇我的科研决心,国家确实是农村需要有人才。我作为一个烈士的后代,应该要像我爸爸在信中说的,读他读过的书,做他做过的事情。

一份沉甸甸的遗嘱,在女儿许德馨身上以别样的方式延续着,而许晓轩的妻子姜绮华也终于鼓起勇气,在1999年,来到了丈夫人生中最后生活过的重庆白公馆,把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家中带来的花土洒在丈夫曾种下的石榴树旁,然后摘下几株石榴树幼苗小心翼翼带回了上海,分别种在上海家附近的校园里和江苏扬州江都区的许晓轩故居。

后来,女儿许德馨从农业研究院进入中国福利会工作,上世纪80年代,多次深入黔东南、内蒙古等贫困地区,花了20多年的时间全心全意帮助全国各地妇女儿童,把自己的爱和热忱带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许德馨:我父亲是一个革命烈士,我是他的女儿,应该像我父亲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跟着共产党走,这是我坚定不移的。他永远在我身边,永远在引导着我,或者是鼓励着我、鞭策着我。

总台记者 王凯 唐巍 陈杨 法绮 刘雨 谢鹏 凌敏 重庆台 余季波 刘松峰 陈婷婷

原标题:红岩家书传家风丨读我读过的书,做我做过的事,一切不落人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