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罗晋唐嫣情侣档主演的《归去来》,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海外留学生生活的电视剧,斥资3亿讲述藤校学霸的奋斗史。该题材引发观众好奇和不少留学群体关注,根据剧中设定是靠近美国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网友还猜测人物是以斯坦福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为原型。记者采访留学群体“对号入座”,真实的留学生生活是怎样呢?
谈恋爱兜风?
各种作业和考试,挤占睡觉吃饭时间
《归去来》围绕着以唐嫣和罗晋饰演的男女主为代表,六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留学生的生活故事展开,讲述了他们为家庭、理想、爱情等种种原因相聚美国,成为藤校精英。剧中人物情感生活丰富,谈恋爱时常在海边吹风闲聊、野餐约会,时不时再来个自驾游,各种花式游美国。有网友表示,国产剧里常常把各种类型的剧集,甚至行业剧都拍成情感剧,少不了男二爱女一,男一爱女二之类的多角恋戏码。留学生不谈恋爱吗?当然也有,但情形并没有那么浪漫。“女博士有时间去海边坐在草坪上聊天?我身边的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做饭的时候和朋友聊两句就算社交全部,谈恋爱的双方看好就OK,还有时间吃吃饭开开车你侬我侬搞笑哦……”
“我承认留学生肯定会谈恋爱,但是这不是主旋律。主旋律一定是没玩没了地赶作业,临时抱佛脚。”在美国留学并在国外发展的王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基本上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学习,像理科通宵做实验是家常便饭,经济学、法学不用如此,也需要看很多书,经常看到凌晨的。
具体说平时面临的考试压力很大。“每天一份大作业,每两周写一篇十页的大论文,每月考试,每半学期一个报告,最后还有期末考试,能睡上3个小时就不错了,失败就得打包走人,再问问平时论文发几区?毕业了H1-B签证能抽中吗?”H1-B签证是美国为引进国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一类工作签证,适合在美国工作的专业人士,如工程师、律师、会计、研究员、高科技人才以及电脑专业人士等。
还有网友吐槽,“尬不尬,想说我们留学生的生活分明是天天赶due的状态。每天累到只能听爸妈讲话。”所谓“赶due”就是指各科作业的最后期限。
知法犯法“顶包”?
有不诚信案底,在美国连房都租不到
剧中女主在机场分别撞上了男一和男二,都是把箱子撞得滚了一地。对此有过留学经历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我觉得不太可能,留学生的行李都是超大号,巨沉,撞得滚了一地,我觉得不太真实。”女二到了美国,男一送上一玻璃瓶的书信。其中有这样的字眼,“由于长期不近女色,我在周围人眼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怪咖……做一个守身如玉的青年”,另外还有人发现,几封信的字体并不一样。
对于唐嫣饰演的女主的独立人格,观众还是表示肯定的,但罗晋饰演的这个人物被吐槽“精神分裂”。“在美国待了6年,怎么可能驾照被吊销还开车呢,这种低级错误不会犯啊。警察让他靠边停车,居然还能开一段。”另外,被警察示意停车后,不能开车门商量“顶包”是常识,在美国要是不把手放在方向盘上,警察都有可能直接开枪。“都让人顶包了,后面还鄙视女主收受贿赂帮自己翻案,在法庭上最终推翻家人为自己‘洗白’所做的不正当行为,这个人物行为逻辑缺乏说服力。”在美国留学的王女士表示,而且学法律的女主不可能“顶包”,如果留下案底这是影响诚信的。“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信用的国家,如果有污点,你会连房子都租不到。”
混文凭低情商?
国产剧“异化”留学生活误导观众
刚把女儿送出去留学的张女士也告诉记者,剧中留学生6个人,3个富二代,2个官二代,还有一个为了女神说出国就出国的“平民”,这个人物设定比较偏个案。比较不能接受的是,国产剧常有一种倾向,送孩子出国是混日子镀金去的,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孩子是足够优秀才能考出去。国产剧中聚焦留学生常常会给观众带来误导。比如《欢乐颂》中的曲筱绡,作为留学生,英语却是回国之后才学的;《路从今夜白》中吐槽诺丁汉大学的同学,就是混文凭。
提到那些年被“黑化”的留学生形象,网友也盘点了不少。比如《何以笙箫默》中,留学精英就被扣了个崇洋媚外的帽子。《欢乐颂》中,澳洲海归,关关的相亲对象也被一阵吐槽。一言不合就飙英语,日常表达中夹杂英语,发音还不标准,被网友们戏谑称为“顶级散装英语”。有网友就表示,“哪个留学生回国后会天天这么说话呢?”还动不动就炫耀“渊博”的知识,满屏尴尬。
留学人才在不少剧中还意味着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的潜台词。《欢乐颂》中的安迪,华尔街的高智商金融人才,情商却极低,说不出什么好话,甚至有点不近人情,最关键还有人际交往障碍。《急诊科医生》里的江晓琪,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海归精英一枚;同样被塑造成了只从专业角度出发,不懂人情世故的性格。
去年有一则“番茄炒蛋”的广告很火,视频讲述一个留美学生,参加外国朋友聚会,大家都各自准备一道菜,他则准备为大家做一盘番茄炒蛋。问题是他连怎么打蛋,先炒什么都分不清楚,所以在国内凌晨4点发微信找老妈教他做。对此,有留学生表示,“修水管换灯泡,做中餐西餐,边走边问路,自己搬家,自己照着图纸安装家具……衣食住行,全部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的留学生,怎么可能连西红柿炒鸡蛋都不会做呢?”最揪心的答案是,“真正在外漂泊的留学狗,不会舍得为了一盘番茄炒蛋吵醒爸妈。”
一言难尽
身边的故事 真没市场吗?
感觉现在很多都市剧喜欢玩概念猎奇,比如科技概念,留学题材,谈判官,恋爱先生,一些观众不熟悉的行业或者人物设定,确实非常吸引人。繁荣的市场也吸引很多实力派导演尝试时髦光鲜的题材,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出发点是好的,但操作剧集的团队对这些行业有没有做过足够的样本搜集和采访,做了多少功课都会直接体现在剧情细节里,根本躲不过去。
身边有许多去国外的例子很多,孩子基本上就是两点一线,从租住的住处到学校。现在很多普通家庭把孩子送出去学习,都是希望孩子能开阔眼界,花费很多钱,都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不仅父母管理严,孩子自己也抓得很紧。大多数留学生都是平凡地活着,拼尽全力想拿到好的成绩,将来拼尽全力想找到好的工作。这些故事真的没有市场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