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开幕式后的“5G智联万物,数字慧通未来”高端对话上,上游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聆听了包括华为副总裁鲁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等大咖的精彩演讲。
鲁勇:
华为有底气继续为客户做好服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鲁勇在演讲中分享了华为对5G和数字经济的一些看法。
“华为今天应该说是在一个风口浪尖上,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华为内部18万员工,似乎就像飓风中的风眼,非常地平静。”鲁勇演讲开始时这样说道。
他还透露,华为每年会拿出年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中。这就是为什么发生很多事情的时候华为还有底气说“我们还可以持续的为客户做好服务。”
鲁勇还对华为的5G“作为”进行了分享。
他说,华为在标准专利方面提供了16000多个5G标准体验,换成A4纸将近10米高。华为5G专利全球排名第一名,占比达到20%。美国所有企业的5G核心专利的占比不到15%,但是华为一家超过了20%,达到了2570多件。
在解决方案方面,从2009到2018年,华为持续投入了20多亿美金,用于5G技术研发。华为做5G将近十年了,投入的技术标准产品开发,从设备到终端到芯片到模组,构建了全面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的努力。
“我们自信的认为,行业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要领先友商,比如我们现在用到的麒麟980的芯片,以及在基站用的5G芯片都在系列发布,所以在5G这块我们真的是做好了非常充分的一个准备。”鲁勇说,作为全球领先的5G供应商,截止目前,华为已经获得了全球42个商用合同,基站的发货数也超过了10万个。这还是在试验网的情况下就已经超过了10万个。
吕廷杰:
5G是可以改写游戏规则的技术
“到今天,最大的趋势就是技术的趋势,而技术趋势中现在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正在遇到的5G这个风口。”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在演讲中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5G作为颠覆移动通信技术,就是可以改写游戏规则的技术。
5G最大的变化就是不仅解决人跟人的通信,人跟计算机的通信,它还要连接万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从2C到2B。因为它要解决物联网、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所以这是一场非常重大的革命。
吕廷杰在演讲中说,很多创新其实并不是基础电信运营商做的,而是源自于社会。5G的标准一共有三大场景,到现在为止它的第三个应用场景叫“高可靠低时延的场景”还没出来,原来说今年四季度,后来推到明年一季度了。
为什么这个标准这么迟?他进一步解释说,就是因为原来都是通信圈的人在制定标准,后来发现关于无人驾驶各种控制类的应用需要让搞汽车的人、搞工业制造的人参与到这个标准制定中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们发现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
吕廷杰还说,应用的创新一定也是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各行各业各个产业。
万鑫铭:
5G应用为无人驾驶带来新驱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总经理万鑫铭分享了自己关于汽车和5G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考。
他表示,正是因为有5G的应用,给汽车领域的业务创新带来了一个新的驱动力,也给这个驱动力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也就是5G汽车的应用生态。
万鑫铭介绍,5G在汽车到底怎么应用?从当前来看有这么一些技术上的特点,首先它增强了感知的一个范围。因为基于5G的应用,特别是5G可以把城市道路车端和路侧以及车辆行行驶环境各个方面的原始数据可以更精准的收集起来,可以保障行驶的安全。
第二个可以降低感知成本,这也就能够推动5G技术在汽车工业化的一个应用。
第三点是提高交通效率,而且可以做提前预警。
基于这几点,5G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让汽车更加智能,第二个方面让汽车远程的操控变得更加便捷。
演讲中,万鑫铭还以去年首届智博会上的城市道路挑战赛为例,阐述了5G技术如何加速推进自动驾驶的可能性。
邬贺铨:
5G的强大之处在其开放架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以《5G产业的生态和它的挑战》为题进行了演讲。
在他看来,整个5G产业链,包括芯片、终端、基站、网络、应用,还有工具软件、芯片的代工线,仪器仪表操作系统和APP。
5G三大应用场景,究竟什么是5G最热应用,谁也想不出来。3G出来的时候没有微信,4G出来没有支付,4G没有升级的时候没有头条,没有快手。5G也一样,将来什么业务最热现在想不出来,5G采用开放的架构,就像手机一样,手机为什么能力这么强,是因为我们需要什么下载一个APP,未来5G业务也希望以APP的方式来支持。当然运营商开发第三方开发都可以。
5G还希望把传统移动通信封闭的协议改成互联网的协议,这样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一些能力,当然就会带来一些安全的挑战。原来运营商的网络是封闭的,协议是封闭的,现在都开放了,确实会增加一些安全的问题。
再比如车联网,邬贺铨在演讲中说,国内的车载电子系统是全部进口的,外部的智能系统不能跟它融合是很难实现自动控制的,车联网要求的时延很短,但是要加密的程序不影响时延这也是一个挑战。既要简单又要加密,所以车联网也是面临挑战的。
总之,移动通信的产业链比较长,5G的产业生态更广泛,从面向消费应用扩展到产业应用,5G的产业链延伸到垂直行业了,5G的产业发展需要上下游多个企业协同。
李广聚:
应对不同客户做定制化网络覆盖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李广聚说,中国联通在5G的业务上做了很多的储备。在2016年中国联通就开始了相关的技术研究,成立了5G的开放实验室,参与了5G标准的制定,在2017年做了内外场的相关的测试,发布了5G的技术的白皮书,在2018年已经开始了网络的全部的组网测试和实验,并从今年起放了5G的全面试商用。
李广聚说,中国联通会在全国33个城市做热点区域5G的覆盖,同时,对于未来5G的最核心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各个不同行业的客户,将会进行定制化的网络覆盖。也就意味着说只要其客户有5G的需求和需要,哪怕是它不在7+33个城市范围里面,也是可以做定点网络覆盖的。
他还表示,如果要把5G的网络做成一个连续的全国连续的覆盖,这个投入是巨大的,需要建的基站数量也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如果只是针对行业的客户,比如制造企业,比如说钢铁企业,比如说旅游景点,比如医院、学校、码头、车站等等,能够一个一个数出来的这种行业应用的场景点,把5G的网络覆盖上的话,其实需要的5G红站的数量大概就是20、30万红站的量级。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发自贵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