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演好母亲郎平的青年时代,她减重30斤,在排球地板上翻滚,身上留下大块伤疤。
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消息,白浪就是白浪,绝不只是郎平的女儿。
在近期热映的《夺冠》中,白浪饰演了自己的母亲郎平。谈起这段神奇的经历,她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体会到一种神秘感,特别难解释。”
“在拍1981年中日世界杯大战后颁奖仪式”那场戏的时候,片场(和当年的赛场)简直一模一样,一到片场就像穿越到了80年代一样。”
为了演好青年郎平,白浪研究了很多母亲当年比赛的视频,“要观察得更细一点”。
拍摄时,她和队友一起穿着当年中国女排的队服,“戴着(模仿)妈妈发型的头套”。等候乐队试音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
白浪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听着听着哭了,看着国旗升起,我自言自语:‘妈妈,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爱中国女排了。’”
· 2020年9月23日,白浪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1
“重走了妈妈做运动员的路”
收到出演青年郎平的邀请时,白浪正处在疲惫期。
那天,在美国旧金山,她工作到很晚。夜里开车回家时,她收到陈可辛导演发来的邮件,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肯定不会去演,因为我不是演员。”她以为,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直接跟导演说我不演电影就行了。
但没想到,接下来是剧组的“狂轰滥炸”。剧组不停地发出邀请,尝试用各种理由去说服白浪,弄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最终,导演陈可辛的一句话说服了她:“浪浪,演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于是,白浪下决心接受任务。挑战正式开始。
剧组专门派了一个表演老师到旧金山给她上课。每天晚上,工作了一整天的她身体和精神已经很疲惫了,但还要打起精神上表演课,让自己专注。除此之外,她还要读剧本,做各种准备工作,这些都和她的专业一点不沾边。
·在电影《夺冠》中,白浪穿着老女排的队服,戴着模仿妈妈发型的头套,重走母亲做运动员的路。
“我真的可以演戏?”白浪根本没时间想这个问题。每天上完课,“说声谢谢老师,赶紧回去睡觉,我太累了”。直到最后一次上课,她试演了剧本里“摸高跳”的那场戏,才有一点感觉。陈可辛看到录像也说:“她确实是可以的!”
然而,这段经历带给她最大的挑战还不是演技,是减肥。“如果你不减肥,就不太像你的母亲。”陈可辛的这句话是压力,也是动力。
白浪在美国长大,却有个“中国胃”。提到中餐,她声调都高了:“太喜欢吃东西了,中国所有的东西都特别好吃!火锅、烤鸭、酸辣粉……”但最终,她还是成功减重30斤。
后来进了剧组,白浪依然每天面临新的挑战。某些时刻,她觉得拍摄压力大到难以忍受。
比如“年夜饭之前的训练”这场戏。戏是在夜里拍的,吃“年夜饭”之前,女排队员们要在地上做“排球翻滚”这个动作。地板很老旧,砸过一些钉子,坑坑洼洼的。很多演员在拍摄前把棉花塞进裤子里,以保护胯骨。但白浪决定不塞棉花,她想感受一下母亲当年在地板上翻滚是什么感觉。结果,这个感觉是难以描述的疼,“真疼”“特别疼”。那天晚上,她生生滚掉一块皮,现在后背上还有一块大的疤痕。
现在,电影杀青将近一年,白浪也慢慢体会到自己的一些改变。“更有信心,更勇敢,意识到我能做到的事情比我想象的要多。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更懂得珍惜和感恩,拍那部电影的时光不可能再有了,现在只剩下美好的回忆。受过苦、受过伤,但也因此更了解妈妈,我重走了妈妈做为一名运动员的路。好像,也找到了自己。”
郎平和白浪拍摄过一个短片《想不到》。片子的开头,白浪自白:“想不到他们会让我扮演你,而我好像并没有那么了解你……”片子的最后,白浪说:“你身上有那么多我想不到,但我却越来越像你,你的倔强、坚持、不顾一切……我不一定会像你一样伟大,但我会像你一样勇敢。”
2
“她知道的,她在我心中是偶像”
白浪以前也学过排球,高中校队里,她与母亲一样,都是负责主攻位置。
和我们讲起学排球的经历,她的眼神特别亮:“一开始学排球,我就挺喜欢的,一上来打得也挺好,可以这样说,挺协调的,我之前也做别的运动,也有这种运动的技巧。”后来,她在一些俱乐部里打过球,队友对她很欣赏。
·白浪(左三)在学校校队打的是主攻位置。
记者问白浪:“想过去做职业排球运动员吗?”
白浪回答:“当然想过了,我在几个俱乐部训练过,也和北京队、恒大队有过接触,知道当专业运动员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记者接着问:“后来为什么没有成为职业排球运动员?”
白浪绷不住笑起来:“因为我还是打得不够好。而且,当专业运动员其实特别苦。”
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排球运动员,但她对排球的爱并没有减少。18岁那年,白浪的暑假只有一个月,郎平想带她到云南、西藏旅游,但是她说:“妈妈,这个暑假我只打排球。”于是,郎平陪着女儿在北京某训练馆参加训练。
郎平也是北京队走出来的,看到女儿训练,她想到了自己当年的训练环境:“跟女儿一样大,18岁,只是那时候比现在的环境差很多。我们在先农坛训练馆训练,篮球一个馆,手球一个馆,男女排球共用一个馆,如果男排上午练,女排就下午练,这么倒着来。”
·《夺冠》里,白浪重现了母亲年轻时训练的场景。
过去白浪参加排球比赛时,有人跟她说:“我是你妈妈当时的队友。”“我是你妈妈的fans(粉丝)。”白浪问郎平:“妈妈,为什么人家都认识你?”再后来,白浪听别人说:“你妈妈是我们那一代的英雄!”她不解,回来问妈妈:“为什么她们说你是那一代的英雄?”
郎平从不刻意给女儿讲自己的过去:“我觉得没有必要,她长大了,如果感兴趣,她自己会去了解。”
没想到多年之后,因为接拍《夺冠》这部电影,白浪不仅了解了妈妈的故事,还重走了一遍妈妈年轻时的路。
面对《环球人物》记者,白浪说:“我妈妈知道,她现在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的榜样。”
记者问:“对你来说,排球意味着什么?”
白浪说:“太爱了!排球给我无尽的欢乐和快乐,给我带来了坚强、勇敢,也教会我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当然,做运动员,一到了球场,就一个想法,要赢。”排球对她来说,还是一种陪伴。“三四岁的时候,母亲是教练,我就在球场旁边玩。长大后,也打排球。”“过去,中国女排的队员都是阿姨。现在,中国女排的队员都是姐姐和妹妹。”
3
“想不到,对你来说,
还有比我更重要的事情”
仔细听,就能听出白浪说普通话带了点北京腔。再听她讲,就会发现她身上有很深的北京印记。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北京,因为“姥姥做的饭特别好吃”。
五六岁时,白浪和表姐在夏天晚上拿一个冰桶去买冰棍。“有一种大红色的冰淇淋,特别好吃。还有其他的,红豆沙的、绿豆沙的、奶油的,各式各样。我们就把冰桶装满带回家。”那时候,白浪姥姥家就在国家体委附近,离天坛特别近,她喜欢去天坛走走路。再大一点,她就去什刹海训练馆和北京队的朋友打球。
在北京,郎平经常到秀水街购物,“因为大商店太贵了,小孩子兴趣变化特别快,当时什么东西比较时髦她就想买什么”。白浪曾在一家小店看上一条牛仔裤,老板要价200块人民币,白浪给母亲暗示:“100块。”
“我给你的价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要高价,你也知道这里的价格。”
“200块太贵了,将近30美金了,在国外,这个价也很贵。”
“我们这的价格已经很低了,150吧!”
几个回合后,母女俩走出了门,老板追出来:“过来过来,交钱吧!”
郎平被夸会砍价,但白浪说:“经验是慢慢积累的。我们挣钱挺不容易的,都是辛苦钱。”
郎平从国家队退役时工资是50多块,“1984年奥运会冠军拿了7000块,当时是很高了,但也就这些收入了,别的没有”。之后她到国家队当教练,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块,扣完税,交了伙食费,剩下900多块钱,到40岁左右才买得起房子。“其实很紧张的,不富裕。”
关于这个话题,白浪很坦然,她依然朴素,爱穿运动衣牛仔裤。她跟记者说:“生活里最重要的还是家人。”
白浪两岁多的时候,郎平回国执教中国女排,母女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分离状态。
当时的中国女排,经历新老交替、青黄不接,成绩跌落至谷底。大家想到了正在海外打拼的郎平。
接到领导的电话,郎平很纠结。一方面,她在国外的生活才刚刚稳定;另一方面,女儿还这么小,就这样放下孩子?她曾回忆说:“我回来的时候,犹豫了很久,从来没想过我可能去带国家队,为了生存,我就觉得要带个大学队,压力也不大。我想终于可以平平稳稳地生活了,想安安静静生活一段时间再说。”几番犹豫,那年春节过后,她还是回国了,她不希望中国女排这个旗帜在国人心中倒下。
于是,就有了短片《想不到》里的一幕,小小的白浪流泪望着母亲离去的身影:“想不到,对你来说,还有比我更重要的事情。”郎平说:“想不到,我会那么不舍得,每次分离都不敢回头……”
·白浪和母亲郎平的日常生活合影。
有了分离,她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在比赛间隙、在训练间隙,人们经常能发现郎平抱着一个小女孩,那是白浪。
不过,即使经常分离,郎平也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
2010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白浪的高中毕业典礼上,郎平盛装出席。在学校没有把中文开设为第二外语时,白浪学的是西班牙语。郎平推荐她学中文:“女儿,西班牙语太好学了,妈妈我学意大利语都是自学的,你一定要学中文,中文难。”有时候,走在路上,郎平带着白浪读一些路标识字,“建国饭店、东风宾馆、麦当……”白浪反应了一会儿:“麦当劳!”
有时候,俩人有点像姐妹,白浪给郎平涂指甲油,互相打趣:“白浪给自己涂的是艺术品,我这个就凑合堆上得了,简单糊一层就完了。”“但我弄得挺好的!”“嗯,对,主要是技术比较熟练了。”母女俩又哈哈笑起来。十几岁时,白浪曾问郎平:“妈,咱这家太大了,你什么时候结婚?”郎平被吓了一跳。但有人问道:“你希望你妈有男朋友吗?”白浪回答:“我妈高兴就行。”“都看我妈,我不给她压力。”
现在,有时候在机场分别,白浪故意跟母亲说:“我走的时候,不会往后看的。”郎平笑道:“我们(跟家人)也就走了,你以为我们会看你啊!”真分别了,只见白浪拖着行李,手持护照,一步一回头。而郎平站在那里,一直看着,直到她的背影消失。
这就是白浪,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个性,活泼开朗,很有魅力。她在母亲的注视下越走越远……
原标题:白浪就是白浪,绝不只是郎平的女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