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学画报消息,伪装是一种巧妙的生存手段,地球上的很多物种都依赖强大的伪装术逃过了捕食者的双眼。
下面这些动物都非常善于伪装,几乎跟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你能找到它们在哪里吗?
侏膨蝰
侏膨蝰是有鳞目、蝰蛇科下的一种毒蛇,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和沙漠。它们会在松软的沙丘上以对角线的侧绕方式快速移动,而在砂丘上留下“J”字型的痕迹。为了躲避高温,白天时侏膨蝰会将身体埋入有植被遮荫的沙土中,只露出鲽鱼状的眼睛,并以伏击方式猎食冒险走近的日行性蜥蜴,入夜后,才会主动猎食壁虎。
矛翠蛱蝶幼虫
在东南亚,许多蝴蝶幼虫与当地的植物会混在一起,但像矛翠蛱蝶幼虫那样可以“消失”在植物中的,的确很少见。这样的伪装可以躲避捕食者,提高成活的几率。它们最喜欢待在芒果树的叶子上。
侏儒海马
在珊瑚礁附近生活是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周围的“居民”经常使用伪装术来确保安全。侏儒海马不到2.5厘米长,身上长有珊瑚状的结节,在太平洋,它们进化出了与两种柳珊瑚相似的外貌。
苔藓叶尾壁虎
这只壁虎看起来已经被苔藓覆盖了,但其实那是它们的皮肤。苔藓叶尾壁虎是只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中发现的“伪装大师”。由于这些壁虎生活在树上,他们进化出了苔藓和树皮色的皮肤,完全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它们同时也有另一个把戏:就像变色龙一样,它们可以改变皮肤颜色以匹配周围的背景。
东方角鸮
东方角鸮绝对称得上是“伪装大师”,当它藏身在树洞里的时候,它棕色、灰色和白色的羽毛与周围的树皮完美混合在了一起。东方角鸮头顶上的羽毛会弱化它的轮廓,让人发现不了它在哪里。
茶色蟆口鸱
茶色蟆口鸱属蟆口鸱科,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它全身黄褐,头大嘴大,口角有须,嘴似蛤蟆,因而得名。茶色蟆口鸱体长有50厘米左右,在科属成员中算是大个子。善于伪装,通常一动不动地停息在树从中,乍一看活像块树皮,很难被发现。
石鱼
石鱼为少数几种有毒海生鱼类的统称。底栖,行动迟钝,生活于岩礁、珊瑚间以及泥底或河口。它们是动物王国的伪装高手,能够像石头一样静静“潜伏”在海床上,等待猎物主动上门。虽然石鱼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险与之亲密接触。石鱼背上的棘刺能够抵御鲨鱼或其它捕食者的进攻。所释放的毒液能够导致暂时性瘫痪症,不经治疗便会一命呜呼。
螽斯
螽斯叶状的身体可以帮助它们躲过无数鸟类、青蛙、蛇和其他食肉动物。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有2片透明的发声器,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
比目鱼
比目鱼非常适合生活在海底,它们蜷缩在海床上,经常借助有斑点的皮肤帮助它们融入其中。这样的外表让它们躲过了捕食者的追击,同时也让它们可以很好地伏击像虾、蠕虫、小鱼等猎物。
埃及夜鹰
埃及夜鹰是夜鹰科、夜鹰属的小型鸟类,白天休息,夜间活动。主要栖息于干燥的平原、草地、半荒漠和生长有灌木的荒漠地区。它们淡灰色的体色可以与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分布在包括北非、中东和亚洲西南部等地。
北极狐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它们雪白的外表可以让它们“消失”在雪原中。北极狐具有很密的绒毛,可以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到了夏天,北极狐也会改变自己的体色,让自己很好地藏匿在植物和岩石间。北极狐主要捕食鸟类、啮齿类动物和鱼类,在某些季节也会食用蔬菜。
变色龙
提到“伪装大师”,你一定会想到变色龙。但科学家们认为它们进化出改变体色的能力不只是为了伪装,也是为了交流。某些颜色会表示某种情绪,如可以用颜色表示愤怒、“我准备好了”等。有些变色龙变色甚至是为了躲过特定的掠食者,如南非的一种变色龙会变为大地的颜色以躲避鸟类,变为天空的颜色来躲避蛇。而起关键作用的是变色龙透明的外层皮肤下面的色素细胞。
美洲豹
在猫科动物中,美洲豹的体型仅次于狮、虎,是现存的第三大的猫科动物。它们身上的花纹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背景色中,方便它们进行捕猎。
竹节虫
多数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它们的身体像树枝一样,可以让它们在树木上很好地藏身。在受到攻击时往往会静止不动,或者摇曳身体模仿在风中摆动的树枝。但并不是说它们只有被动的防御措施,美国的一种竹节虫,在受到攻击时可以从胸部的两个腺体中喷洒出一种弱酸来阻止潜在的捕食者,如果这种弱酸进入人眼,会有强烈的灼热感,甚至会造成暂时性失明。
最后的彩蛋
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其实是正在拍照的摄影师!原来最会伪装的动物是人类啊!
原标题:善于伪装的15种动物,你能找到它们在哪里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