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之辈》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饶晓志在一次伦敦回北京的航班上的飞行经历。那次饶晓志和同行的章宇等人在飞机上喝了些酒。饶晓志有些恐飞,希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于是听歌,他点开了之前章宇曾推荐给他的尧十三的《瞎子》,这是一首以贵州方言演唱的歌曲。在酒精的催化下,贵州人饶晓志产生了很大的触动,重复播放几十遍,直至降落。
后来,饶晓志对尧十三说:“这次经历之前,我总觉得我没有乡愁。但是听完这首歌之后,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情绪,这种乡愁指引着我去做一些什么。”这种情绪也降落到了电影《无名之辈》中。
《无名之辈》聚焦在小人物的阶层,以贵州方言呈现了一个荒诞幽默的故事。影片取景于贵州都匀,有一种贵州地域文化的生活气息。在这层外壳之下,故事的内核却击中大部分小人物的内心。
故事中几个小人物的设置,就是日常生活中穿梭在大街上、小区里、不同的角落里,被当作符号的路人甲乙丙丁。马先勇(陈建斌饰)想当协警,吃亏在没文化,被人看不上,所以这条路走起来很难。在一次酒醉的车祸中,妻子去世,还在读中学的女儿一直和他较劲,马先勇的妹妹马嘉旗(任素汐饰)在车祸中成为一个“残废”。想当悍匪实为憨匪的胡广生(章宇饰)和李海根(潘斌龙饰),在抢劫了一家手机店之后闯入了马嘉旗的家里。这些人和其他相关角色在一系列的巧合之下相遇,发生了一连串笑中带泪的故事。
马先勇这一角色的很多行为令人觉得可笑又无奈,他被贴罚单,被人揍,想当协警当不上,给女儿交住宿费交不起,所有人都看不上他甚至可以欺负他,马先勇的妹妹的悲剧和女儿的不快乐,可以说皆由他导致。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存在,还在坚持着努力地生活,努力地买房子(首付泡汤),给女儿交学费,给妹妹雇保姆。你没有办法去判断他内心深处是不是自责和愧疚,但是你能看到他的努力、无奈和辛酸。其中一个细节是他在赊账买李子的时候,顺走了店家本来给自己家小孩准备的一个煮鸡蛋。他受伤了,他选择了用鸡蛋在脸上揉的这种保养方式。
“马先勇买李子”是让饶晓志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本来在剧本里,只是马先勇顺走别人的煮鸡蛋,但是现场拍摄时,陈建斌加入了和卖水果的大妈贫嘴的情节。饶晓志说:“那场戏给我的感受时,我们要给一个小城市或人物以生活,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各有各的精明和算计。影片中所截取的小人物,重在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奈。马先勇这个角色的层次感在于,一方面他是朴实的,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些市井的机智也好算计也罢,总之是一些小阴谋。当他为了破案去打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是暴力的。当他由于案情和自己的关联以及自己的协警之梦,去犯罪现场了解情况时,他又狡猾地掏出一小沓百元大钞摆弄,套出信息之后,保安准备拿钱时,他把钱收回去又走了,还不忘教训保安禁不住考验,保安也是没有办法。
电影的很多故事情节来自于剧本之外演员和导演创作的碰撞。一个公认为十分精彩的部分,是马嘉旗和两个憨匪的对手戏,对白是演员和导演共同打磨出来的,有诸多精彩之处,令人捧腹而后哀伤。任素汐饰演的马嘉旗人物部分脱胎于她曾主演的另外一部话剧《蠢蛋》,悍匪胡广生的饰演者章宇,早在《我不是药神》中已有“黄毛”这一角色深入人心。故事的线索比较多,大部分人物塑造都很丰满。虽然在画面剪切上稍嫌凌乱,但无碍整个故事的感染力。
饶晓志本擅长戏剧,他喜欢贝克特,偏爱荒诞派风格。整部电影的“幽默”和爆米花式的搞笑有本质区别,不是简单笑过之后就空虚地结束。故事中,虽然有一些细节拿掉也不会伤害故事本身,但是它们呈现了是种种生活的现实和存在。个人看来,如果片尾曲不是那首相对励志的风格,整个影片原本营造的温润和深刻也许会呈现得更好。
故事的高潮在胡广生和马嘉旗和解,决定帮助她安静死去的一刻被点燃。胡广生帮马嘉旗带上耳机,伴着《瞎子》的音乐响起,歌曲的旋律从马嘉旗的耳机中过渡到西山大桥下,画面蒙上了一种全知的视角:镜头在不同的人物之间切换,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自己的那点事情奔波忙碌,无力而疲惫。个体的角色成为了一个群体,每个人都在挣扎,为了或许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人生头等重要的事情:有的人只是为了成为一个协警,冒了很多险。有的人残废了,只是想死,却难以实现。有的人做了坏事,只不过是希望大家把他当成悍匪,却无法实现。
影片中很多的欲言又止的细节令它增添了些迷人之处。当马先勇去敲妹妹的门时,说自己要干一件大事。但是他说什么也不讲出来。不知道当他在西山大桥下,看到歌手尧十三在唱着“我难在我讲不出话来”的时候,头盔下的那张脸,有没有流泪。
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桥”。也许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要过一个又一个的桥,它们就像是“坎儿”,面对它的时候,你有诸多的渴望和畏惧,走过去,就会是另外一个世界。
原标题:我们,都是无名之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