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人说,疫情过后,应该拍一部电影叫《上海团长》。虽是个段子,却也道出了多数上海市民此时的心声。
特殊时期物资紧张,大大小小的社区团购撑起了人们的一日三餐。谁的手机里还没置顶几个团购群,没死守过几个“团长”?
在浦西封控前夕,本文作者加入一个400人的团购群,短短十余天,她跑马灯似的添加了各种社区团购——就像小型社会田野现场,她感受到一种“能折腾的生命力”,还有艰难的时候大家互助的善意与体面。
“400多人的大群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加入小区团购群是在3月29号。
那时候浦西还没封,我原本还准备第二天早上起来在盒马上抢菜,顺便把已经买到的蔬菜晒干、保鲜。当时,超市里的菜早已被抢购一空,还算幸运,这一轮封控前,我在小区附近的一个菜场买到了菠菜、鸡毛菜、鸡蛋、鸡翅,看到冰箱里的绿色,心里安稳许多。
因为要被通知做核酸检测,我加入了我们楼栋的群,也是在这个群里,我第一次知道小区“团购”这回事。有业主想发起买菜的团购,80元的套餐里,有芹菜、莴苣、大白菜、洋葱、油麦菜、黄瓜,已经是当时不少人眼红的菜,因为100份凑不到人,有人提议,把链接“甩到小区那个团购群里问问”。
就这样,求到二维码后,我进入了这个有400多人的大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进群的第一张图,就是一个业主在晒盛满冰激凌的冷冻柜。打开群公告,已经有些团购在截团了,包括三文鱼、北极贝、鳗鱼,还有上海加油特别版芝士蛋糕。团长正在群里吆喝团购某家点心,是上海新近的一家网红店。
“要不要走一波?”“怎么样走不走?”团长很卖力地推销,发送了好几张诱人的图片。
这对当时只想着买蔬菜的我,还是产生了一些冲击。
2022年3月29日,上海,志愿者向一名被隔离的市民传递生活物资。澎湃影像 资料图
大量的群聊很快把我淹没,看得我眼花缭乱。小区是我去年租住的,1500多户人家,对于这个小区里的其他住户,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当时疫情还不那么严重,团购之余,他们会在群里闲聊,我知道了小区对面有一家卖鸡蛋春笋豆角的南汇店,很贵,小区门口有一家好吃的煲仔饭,有隐藏菜单,还有一家东南亚餐厅,老板会唠嗑吐槽自己的儿子。平日里我往返于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沉迷于工作,常常用外卖应付晚饭,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关于附近的新知识。社恐如我,默默在群里收藏。
要团购,群里的规则是,开团的业主和供货商谈价格与数量,跟群主报备后,统一开团,达到数量之后成团,所有参团的成员付款。
当我沉浸在群聊中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有人迅速发了一条链接,是另一份蔬菜套餐,69元&89元。“我们先开个15份的团”,“直接接个龙”,“大家自告奋勇”。“我来”,马上有业主发起群接龙。鉴于蔬菜还是吃不够几天,我在一片兴奋和慌乱之中,成为了第12个写上楼栋和门户的人。
但兴奋很快落空了。“同志们下单提示库存不足,先别急,我看评论有不定期补货的”,开团的业主说。我的第一次团购就这么夭折了。一直到几个小时后,还有不知情况的业主在继续接龙。
“我抱着鸡蛋,像抱着随时会跌跤的孩子”
4月1日浦西封控后,冰箱里的菜一点点变少。
这个团购群一度被我遗忘,那时候我把希望都寄托在抢菜软件上,六点可以抢美团买菜和叮咚,八点半叮咚和盒马。每天昏昏沉沉中醒来,狂刷手机十分钟,“前方拥堵”,“运力不足”,后来还试了每日优鲜、大润发,但没有一个抢到的。我也佛系了,抢菜多是重在参与,米还有,总能吃上。小区也先后发过几次物资,虽然东西不多,第一次有玉米两根,莴苣一根;第二次黄瓜一根,胡萝卜一根,洋葱一个,土豆一个,姜半根。后来,叮咚和盒马、美团在我们附近的站点都停了。
小区发的一次物资。
只是,随着原本以为5号会解封而没有解封,焦虑的情绪与日俱增。
这期间,小区发的物资有几根香蕉,一袋饼干,三根香肠,为减少接触,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了一个袋子,上面写了一张纸:谢谢志愿者(爱心)。
在门上挂的袋子。
团购群里的团长的团在此期间也基本停了。5号,团长发了群公告:群里这两天不团,太乱了,而且不能自己拿,都要麻烦志愿者。请大家理性团购!
她担心安全隐患,还有管理的混乱,群里有人把各种团和链接都丢进群聊,却不知道团长是谁,“不报备就丢群里的,全都踢了。”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抢到菜?
直到6号,楼组长在楼栋群里发了一个附近超市的团购,居委会对接的,建了群,我立马来了精神,“求拉一下进群,谢谢”,许多业主也仿佛看到了希望,纷纷排起了求进群的长队。
小区南区团购负责人把我拉进了群,看了看她的群昵称,我才意识到她就是我对门的邻居,她的头像是一只大熊拉着小熊的手。
疫情期间,我们大多在需要下楼核酸检测时同时打开门,她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社区发菜的时候,我们分了菜,邻居曾说,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的,我们这里多,可以问我们要。那时候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原来她也一直在做志愿者啊。
超市的团购有四个套餐,分别是蔬菜、肉和鸡蛋,我火速买了30个鸡蛋,41元/板,完全没有去比较价格。这成了当天我没抢到菜的最好安慰。团购搞得挺井井有条的,负责人会在门口接货,拉到每栋楼下,在采购群里通知居民下来拿东西,负责人一一核对。
2天后,因为没看到团购群下楼取货的通知,邻居直接敲了敲门,她帮我拿过来了。我用酒精喷洒消毒,小心翼翼地怀抱着我的鸡蛋走向冰箱,像抱着随时会跌跤的孩子。
我团购到的鸡蛋。
“以物易物开始了”
大家对这次“官方”的团购热情很足,第二天就希望再继续开团。
但又有了新的问题,我看到邻居在群里发消息:由于昨天小区的订购量超出了超市的承受限度,订单量激增也给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团购改为2天一次。
她补充说:“因为长时间的社区封闭,咱们生活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情绪上也十分压抑,但还是真诚地向大家倡议屏牢最后几天,尽量减少其他外卖和团购,大家一起尽早享受屋外的春暖花开。”
我的房间很安静,隔着一道门,我总能听到她仿佛在与人商量什么的忙碌声响。
邻居说完,有人在群里讲,我们小区居民的购买力太强了。另一个人回复,不是,只是为了活着。
那段时期,是物资逐渐消耗并紧缺的时候,在团购群里,有业主开始排队求米,求面,求葱姜蒜,希望能开主食的新团,但迟迟没有声音。
人们也开始在群里以物易物,调味料是见底比较快的,大家换些料酒,盐,生抽,都会在群里默契地说一声,尽量在本楼栋内交换,不接触,就放在邻居门口。
更为显著的问题是不会使用手机团购的老人的饮食保障。在楼栋群里,一个老人发了长长的文字,言语中都是无奈:天天昐介封,何时到耒?原以为三五天的封闭,竟成为持久战,旡物质上的长远准备,坐吃菜空、已频临旦尽粮绝境地‘,社区团购也旡能力搶菜,特请居委能多联系些团购点,方便老人也能买到菜……对防疫‘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楼纽长,志願者道声谢谢!幸苦了!(可能因为老人是手写打字,留下了一些错别字)
好在,老人很快发来消息,旁边两户邻居已经送来食物,也帮他加入了团购,还有不知道什么人,在他门上挂了一袋蔬菜。“谢谢各位好邻居”,他说。
另一个好消息是,居委会对接团购的肉到了,有居民在群里吐槽,买的是小排,拿到的是汤骨,另一个居民接着吐槽,有肉吃已经很好了,万一啥都没了呢。
但这些限购数量的团购,依然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
8号,是关于团购的命运摇摇欲坠的时刻,楼栋群里,居委的工作人员发布了群公告——小区陆续有阳性病例,上海市的数据认为“小区防控风险在于快递和团购物品始终是危险的环节”。
团购不再被鼓励开放,组团人需要承担疫情风险的法律相关责任,“如确实缺少个别物品,提倡优先在本楼、本小区相互交流支援。”同时,建议大家购买生活必需品,暂停购买改善型副食品。
最大的问题或许在于——“由于社区的体量较大,目前居委和志愿者都已超负荷运转,配送保障和消杀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
底下,没人说什么。当天,每户都要做抗原检测,居民们照常有序地发送着抗原检测试剂的图片。
2022年4月5日晚,上海,四川北路街道的某封控小区大门口,社区工作者和小区志愿者连夜将菜分类运送到居民家门口。澎湃新闻 高剑平 资料图
“等了一早等了个寂寞”
但有一些情绪已经酝酿已久。
一个居民谈起,跟街道的其他小区相比,我们发的套餐里只有饼干、香肠,其他小区至少有橙子、午餐肉、粽子。很多人跟着附和,纷纷贴出各小区物资的对比图,抒发着不满。
这些在疫情前期可以忍受的部分,在这时不再被视作理所当然。毕竟,将来的保供物资,看上去遥遥无期,大家都面临着无粮的可能。群里很快分为两种声音(虽然这两种声音并不矛盾),一种强调体谅居委,另一种要求居委提供一个说法,并给街道打电话,在政府留言板投诉。
“不求多少,但求公平”,很多人说。
这个过程中我还收藏了一个表情包,是一只手拿着一个破碗,仿佛在乞讨,上面写着“行行好吧”。
在团购群里,团长也讲了一句:“我们只能靠自己,一刀切,不团是不可能的。团购都跟居委报备过。”
与此同时,居委对接的超市团购,鸡蛋面、面粉和大米秒没了,有很多跟我一样没抢到的住户在群里吐槽,“等了一早等个寂寞。”
这一天,是疫情以来我焦虑的顶峰,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剩下的伙食能吃几天。我时不时在各个群里刷消息,生怕错过什么可买的。朋友发来的一些其他团购链接,以前多方犹豫对照的我,这次都果断买了一些。看到快团团的小程序上下单成功的标语:“老板,跟团成功了,期待早日收到货~”好像这些食物马上就会投入我家冰箱的怀抱。
跟团成功后的页面。
浑浑噩噩中,不知道是不是团购恢复了。我进入了一个小区面包群,已经有37个人在接龙,我甚至不知道是什么面包,不管不顾,先接上再说!不断有人进群、接龙,气氛热烈。团长马上找到了负责人,做了表格统计。三个小区加起来要200-300份。
结果,到晚上6点,团长说,同志们咱们的团购可能成不了,“不可抗因素。”
小区的另一个面包团也落空了,似乎是因为吐司供应链的厂商有突发问题,团长退款。我还进入了一个专门的小区牛奶团购群,结果已经接龙到80号,满团了。我像跟着吵吵嚷嚷的人群,拥到不知道哪里的地方去凑热闹,也习惯了热闹后的失落。
一切直到周五凌晨才有所缓解,京东恢复供货和物流,团长把链接发到了群里,人们又有了盼头。我在京东上下了好几单,水、肉、单、奶,连日来的恐慌,终于能够暂时落地了。
“那是一种能折腾的生命力”
再打开团购群,发现团长在群里说了很多话,包括来不及说的怨气和还没解决的问题:
钱垫付什么的,我都可以,就怕货到时候没人送。(上次)没有对接人,奶放在门口。也没人消杀。
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这100米。不知道志愿者怎么安排。因为(志愿者)还要(统筹)做核酸,如果都要自己(对接和送货上门),太恐怖了。
每次团不麻烦,订单整理最多眼珠子掉下来。
她还提到,送货需要司机的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还需要通行证。
10号深夜,超过零点,她还在群里琢磨开通盒马、大润发的集单,以及召集小区更多志愿者。平日里,她还经常盯着小区里阳性病例的情况,提醒大家防护来保障团购物资到手后的安全。
我想,她做的很多努力,是我们平常看不见的。
点开团长的头像,视频号里都是家人的画面,我意识到她是一个可爱女儿的妈妈,她的签名里写着,“朋友多渠道多”。
这几天,我总会想到3月29日,封控之前,有业主在团购群里发言:“这个群疫情后能不解散吗?感觉可以买到好多好吃的,贼方便。大家资源共享特别好。”
还有人说,“这里太温馨了,多呆呆不会emo。”
不团购的时候,有人会在群里分享食谱,例如,地瓜叶水里焯一下,酱油、麻油拌一拌美味;有人在群里借卡拉ok,在家憋坏了,想唱唱歌。群里有爱做饭的男人,有孩子在上网课的妈妈,团长时不时会冒个泡:今天怎么这么安静,大家晚饭吃了什么?
我也喜欢这个团购群,常常在里面泡一会儿,刷消息。封控前一晚,大家还在起劲地聊天,我第一次知道,小区里有翻垃圾桶的黄鼠狼,很甜的桑葚,香很久的桂花树。“这真的是吃货群”,有住户说。
回想当初进群时,业主们团购三文鱼和蛋糕的热情,如今让我怀念。那是一种能折腾的生命力,是在一个还算正常运转的时期,欲望与消费的生机勃勃。
后来,哪怕在物资困难的时候,也有居民念着,不敢买奶或水,怕志愿者提着太重。这样的善意和体面,真希望能被珍重、被保护,一直延续下去。
原标题:上海的小区团购群里,潜伏着所有的心绪|在“疫”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