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城 > 正文
如何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专家大咖齐聚重庆献智献策
07-11 14:06:15 来源:上游新闻

7月10日,由重庆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峰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同时,由研究院打造的产业规划大数据解析库、招商企业大数据解析库、投资机构大数据解析库、投资项目大数据解析库正式启动上线。 

微信截图_20210711140206.png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辆工程专家钟志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马荣宝等七名行业专家带来主题演讲,从双碳背景下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氢能燃料电池的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等角度,共话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之路。

微信截图_20210711140243.png

“双碳”目标将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辆工程专家钟志华以《双碳背景下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若干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他表示,“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引导我国的低碳转型与创新,社会文明形态逐步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

微信截图_20210711140321.png

同时,“双碳”目标还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钟志华看来,现代产业体系将相互联系的各个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以实体经济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高度协同和有力支撑,着力构建的附加值高、环境友好、国际竞争力强和发展质量高的产业体系。

钟志华举例说到,比如从汽车而言,大众对零部件、检测、服务等方面尤为关注,但对汽车设计工具关注较少,而这,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关注整个产业链。

钟志华坦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的系统性要求很强,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如何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钟志华认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四个方面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核心要素。具体来看,要不断壮大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电力行业;工业减排聚焦调整产业结构;建筑减排需注重电气化、数字化与智能化;鼓励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等方面为抓手。

数字化平台企业赋能产业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作《发挥数字化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主题演讲。她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也是平台企业的竞争,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微信截图_20210711140350.png

王晓红介绍,平台是产业生态圈的组织者,能有效整合制造商、供应商、服务商等要素资源,并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共创分享的产业分工模式,有效提升产业的资源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形成上下游行业伙伴携手共创价值的产业生态。

同时,平台能有效解决供需适配性问题,集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等要素,通过大数据实现供给侧的精准对接匹配。这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可以依据平台数据精准把握市场,合理安排产能,并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

此外,平台也创造了消费增长的“长尾市场”,众多中小微企业和销路不畅的产品,让其在细分市场中找到空间。

对于平台企业而言,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王晓红认为,增强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数字人才战略,不断扩大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是平台企业发展的关键之处。

智能制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展开,逐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本质还在于智能制造。”原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从智能制造历史演进、支撑技术、实现途径等三方面,探讨智能制造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微信截图_20210711140419.png

年勇表示,人类的发展进步就是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新技术不断为工具赋能,使得机器设备逐步高级化、智能化。

“过去大多是人工操作,如今产业要实现智能化闭环,就要升级技术能力。”年勇认为,状态感知、实施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等四个方面是加速推进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环节。

伴随着新技术的演进,哪些技术对智能制造有推动作用?在年勇看来,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制造发展起重要作用。

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副董事长叶思宇以《氢能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为题作主题演讲。叶思宇认为,中国已提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调整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氢能来源多样,能实现终端零排放、环境友好,且质量能源密度更远超化石能源。所以氢能技术因此是减碳的关键,更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前沿。

微信截图_20210711140446.png

叶思宇表示,氢能源是非常好的燃料,可用再生能源制造,氢的来源非常广泛,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氢能源用途多种多样,其中氢燃料电池是当前最主要的用途,在公交汽车、小汽车、叉车等交通领域广泛应用。

当前,从氢能产业链来看,氢气生产、储存运输、供应、应用等链条上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氢能的扩大应用离不开燃料电池技术的提升,而基础设施和成本控制影响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重要因素。

膜电极被称为燃料电池的芯片,它决定着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及成本。叶思宇认为,中国的燃料电池处于发展初期,各个环节工艺不成熟,与国外先进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技术的挑战会不断涌现,这就要依靠材料和设计的不断革新,为中国燃料电池“注芯”。

上游新闻记者 李舒 摄影 毕克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