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年的疫情,我们村的各项产业还是要做出调整,粮食蔬菜牲畜首先要满足本村需求,其次根据政策和市场行情决定如何发展。”20日一大早,谭国强到单位领了口罩后,便匆匆下村了。在养牛大户李绪斌家,两个人开始计划长沙村今年的发展路子。
谭国强冒雪走访农户 图片拍摄于2019年1月。
吃“百家饭”长大 他想回馈报社会
今年40岁的谭国强是巫溪县经信委群工科科长,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巫溪县文峰镇长沙村驻村第一书记。
谭国强两岁时,家门口修穿山公路时一场意外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三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谭国强成了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住在乱石砌的土房里。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不下了,里面继续下。” 谭国强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家里住的房子,一到冬天四处漏风,冷得直抖。
那时奶奶身体不好,放学回家经常吃不上饭。“村里邻居看我可怜,哪家饭好了,就喊我去吃;哪家娃儿长大了,有不穿的旧衣服,就给我穿。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
12岁那年,奶奶去世,谭国强便跟着叔叔一同生活,直到17岁当兵入伍。2000年,谭国强离开了部队,坚持回家乡工作,成了巫溪县经信委的一名工作人员。
“我能够顺利长大并且有一份工作,都得感谢乡亲们和国家的好政策。”谭国强经常告诫自己,一定要知恩图报,怀着感激之情回馈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贫困人群。
谭国强走访贫困户。 图片拍摄于2020年1月15日
2015年7月,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谭国强主动请战,离开机关单位,告别牙牙学语、刚会叫爸爸妈妈的儿子,带着被褥住进了文峰镇长沙村。
为打开贫困户心结 他上门40余次
“我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过好生活。”谭国强说,他到长沙村关注的重点是“贫中贫,困中困”,且有能力和意愿努力奋斗的人。
经过前期走访,他发现李绪斌就是这样的人。
李绪斌外号“幺驼背”。他天生残疾,身高只有1.4米,开过茶馆,倒卖过牛,但都以失败告终。由于外形不佳,且房屋破烂,不少村民都看不起他,他也十分自卑。
第一次到李绪斌家走访,谭国强觉得他像个“野人”:油腻的长发上浮着白色的柴火灰,脸上苍白毫无血色,衣服上满是污渍,泥巴沾满了鞋子和裤腿,整个人怂在土屋外……看上去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谭国强说,贫困户大多自卑,感觉抬不起头,自己深有体会。要改变他们,第一步是打破心理壁垒。
了解到李绪斌有过买卖“牛”的经历,谭国强觉得他可以从养牛下手。
“你们还不是搞个一两年就走了,莫做些面子活路。” 李绪斌丝毫不认同眼前的第一书记。谭国强一开口就吃了闭门羹,但是却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放弃,相反,他上门更勤了。
多次上门后,他俩关系好了点。这时,谭国强告诉李绪斌,自己是孤儿,从小孤立无助,内心也曾自卑,所以十分理解李绪斌的心理状态,希望他能够自强,改变现状,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半年里,谭国强上门40余次,终于打开了李绪斌的心结。
变养殖大户后 “幺驼背”也被请上饭桌
“谭书记,我准备先把房子建好,然后在旁边建个牛棚。”李绪斌鼓起勇气对谭国强说了自己的规划,脑海里的梦想在闪闪发光。
“好,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谭国强激动地对他说。
随后,在谭国强的帮助下,李绪斌享受了D级危房搬迁政策以及其他补助,住进了80平米的新房,并且在政策的支持下建了牛棚。
第一年,李绪斌养了10头牛。第二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租用了他人的牛棚。2019年,李绪斌又扩建了牛棚,养了150多头牛,利润近40万元,成了村里养殖大户。
▲谭国强(左)和李绪斌 图片拍摄于2019年10月
在李绪斌的带动下,长沙村30余户贫困户、20多户非贫困户也靠着养牛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李绪斌成立“巫溪县幺驼背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人住进了小洋楼,还买了小轿车。从前那个被人看不起的“幺驼背”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幺老板”。
“以前别人吃饭时看见我还要给个白眼,现在家家户户看见我都要拉我进屋吃饭。获得尊重是我最大的幸福。”李绪斌笑着对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说。
随身携带手电筒 晚上走访农户是常事
谭国强下乡走访农户 图片拍摄于2018年5月
第一书记驻在村里,也住在村里。
一张单人床、一个钢板架、一个四方桌、一把椅子、一个手提袋是谭国强在长沙村这个“家”的全部家当。手提袋中,不仅装着走村入户的材料,还有一个手电筒。
不少村民白天要下地、要去做工赚钱,只有晚上他们才有时间和谭国强聊聊。谭国强也愿意晚上找他们,“他们在外面干活,有时候白天受了气,晚上就会想倾诉,我们也能掌握更多信息,更利于工作。”
打着手电筒去到村民家中,和他们聊一聊国家的政策、村民的获得以及打算,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这些都让谭国强十分充实。
“不管白天晚上,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驻村以来,谭国强深知走访农户的重要性,信息了解得越多,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
在走访中,他发现贫困户汪发青还住在乱石堆砌的房子中,那一刻他流泪了。“没有想到30年后,还有人住这种房子。”
谭国强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改造房屋。经过详细了解,汪发清原址改造交通不便,建设成本更高,异地搬迁又要买土地,资金缺口大。谭国强多次找到帮扶单位县经信委领导汇报,单位领导现场办公当场拍板,立即筹措前期启动资金8000元,由村里和驻村工作队选址规划,并动工建房。
在谭国强的积极争取下,长沙村共改造危旧房100余户,全面解决农户住房安全难题。
背靠红池坝 发展旅游脱贫致富
在谭国强看来,改善村居设施,只是基础扶贫,而培育产业项目,才是脱贫关键。
长沙村紧邻红池坝景区,有稳定的客源。谭国强想,长沙村何不借这一优势,发展旅游?
谭国强 图片拍摄于2019年10月
2017年3月,谭国强邀请多家畜牧养殖业公司商讨本村发展。在海拔1100米以下种植脆李、水蜜桃、梨子、樱桃等水果,在海拔1100米以上种植核桃等干果。同时支持农户开农家乐,目前已注册15户,带动周边40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和销售农产品实现增收。此外,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农户发展肉牛、奶牛,村委会以集体资金的形式入股养殖公司70万元,采取“入股分红+养殖肉牛+种植果树”的新模式,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村里的产业起来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又准备返乡了。
贫困户汪垠清去年喂了10头牛、15只羊、5头猪,纯收入7万多元。而他的哥哥在外打工,一年不到两万元,今年他哥哥也准备就在家发展养殖业。
看着大伙儿赚了钱,在巫溪县城卖卤菜的谢敏也准备回到老家。“看是搞养殖业还是开农家乐。”谢敏说。
谭国强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目前长沙村还有7户9个贫困户,今年可全部脱贫。“我是过苦日子长大的,现在我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