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挂职干部的微信朋友圈:挂职不是“混时间”,把“替补”当成“主角儿”干
10-10 09:25:42 来源:重庆日报

17737affe9d0ba76d0cf1253f6bde64d.jpg

2018年12月26日,张倵瑃到武隆区火炉镇中心小学校,参加公益捐助活动,给孩子们戴棉帽。通讯员 许静 摄

重庆日报消息,9月30日深夜,张倵瑃又转发了一条关于武隆区江口镇的帖子,同时还配发了400多字的文字,介绍江口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推介景点景区、助销农产品、关注困境儿童、募捐医疗设备……张倵瑃是新华社扶贫挂职干部,去年4月到重庆武隆挂职以来,他的微信朋友圈上大多是关于武隆的人和事,既记录了他的挂职工作,又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和困难。

他的发言稿在朋友圈刷屏

在一些人看来,挂职干部就是到基层“镀金”的,没有具体工作,今天帮人开个会、明天替人出席活动,空闲之余搞点调研,时间一到就走人。

到武隆挂职不到一个月,张倵瑃就第一次做“替补”,代表武隆到杭州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参会前,工作人员为他准备好了发言稿。但就在会前头一晚,张倵瑃自己动笔重写了发言稿。

“‘双香龙芽’茶来自哪里?它来自白云深处、雨的故乡的武隆,它来自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武隆……”从地理环境到生态景区,张倵瑃先隆重推出武隆。然后笔锋一转,他为武隆茶提炼出历史久、高山茶、云雾茶、野生茶、有机茶等五大特色。一同参会的武隆区农委负责人说,“那篇《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双香龙芽’品牌推介会上的致辞》在武隆、杭州两地的朋友圈刷屏了。”

此后不久,浙江安吉顺安茶场的张旭庆通过微信找到张倵瑃,希望到重庆深度贫困乡镇的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建设茶园,他投资1400万元,发展660亩茶叶核心基地,还要建茶叶加工厂。

去年6月,张倵瑃再次作为“替补”赴山东省开展鲁渝工商联扶贫协作对接工作。他又动手撰写了5000多字的发言材料,用“五个一”把风景无限、活力无限、商机无限、开放包容、宜游宜居宜业的新武隆介绍给了山东的朋友。随后,《张倵瑃在鲁渝工商联扶贫协作招商推介会上推介武隆》的帖子又引爆朋友圈。

“把‘替补’当成‘主角儿’干!”挂职之前,张倵瑃是不知道武隆的。之所以能写出刷屏的发言稿,主要得益于他到了武隆后,对区情的深入了解。他告诉记者,“挂职不是‘混时间’,哪怕擦地板也要努力擦得更亮些。”

他在朋友圈叫卖扶贫李子

“愁!愁!愁!我联系的贫困村荆竹坝村李子丰收了!但是……但是,很愁销啊!”

今年7月10日,微信好友发现张倵瑃又在朋友圈叫卖李子,“有喜欢这一口的朋友,请施以援手!”初到武隆,张倵瑃没有具体的扶贫任务。但他主动请缨联系江口镇荆竹坝村,并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张倵瑃坦言,自己是扶贫挂职干部,是来干事的,必须到贫困村去,到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中去。

村民王刚带领82户农户、17户贫困户整合了383亩“插花地”种植李子、梨子、柿子、樱桃等水果。今年,李子初次挂果,产量达3000公斤,但销售却成了问题。张倵瑃得知情况后,立即在朋友圈发了这条微信,并很快得到中新网、光明网、新浪微博等媒体或平台关注。仅3天,王刚等农户的李子销售一空。

“他还帮我卖蜂蜜呢。”贫困户刘正友养了50桶蜜蜂,张倵瑃与他结成对子后,也在朋友圈帮忙推销蜂蜜。“他不帮忙,我这蜂蜜变不成钱。”

短短1年时间,张倵瑃成了荆竹坝村的常客。今年正月初七一大早,他从北京乘飞机、转汽车赶到武隆,最后摸黑进了荆竹坝村,蹲点住到了贫困户杨素兴家里。

荆竹坝村第一书记杨宗升回忆,当天晚上,张倵瑃召集村里的大学生开了个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梦想,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随后又同帮扶贫困户交流,因户施策谋划扶贫产业。

“他把自己当作武隆人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江口镇党委书记任本涤介绍,张倵瑃联系荆竹坝村后,奔着问题来,主动找事儿干。他了解到荆竹坝村因为乌江上没有专门的人行桥,村民要绕道30公里山路进城。张倵瑃立即主动联系交通、水利等部门,最终敲定了群众过江的解决方案。得知李进士故里题刻文物濒临破坏,他又召集财政局、住房城乡建委、文化旅游委等部门研究保护方案。“一直在跟踪落实,比我们当地干部还上心。”

他在朋友圈掀起爱心行动

9月28日,张倵瑃第四次来到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这次,他要来挖掘采访艳山红村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在武隆区挂职期间,作为新闻人,张倵瑃没有停下采访的脚步,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不到一年,他走遍了全区27个乡镇街道。其中最偏远的市级深度贫困乡后坪乡,他先后去过4次。

“何晓群有3个地方让我敬佩:一是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二是爱清洁,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三是乐观、开朗、阳光,特别喜欢笑。”接龙乡小坪村的何晓群,3岁时因脑膜炎引发高烧,导致双腿严重萎缩只能蹲着行走。但她照顾务工摔伤的丈夫,承担起了全家的重担。张倵瑃慕名采访何晓群,并在武陵都市报发表文章《一幅图片背后的故事》。“就在大山深处,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微小但美好的故事。”

在武隆,既有让张倵瑃感动的人和事,也有让他牵挂的困难群体。去年7月,张倵瑃在凤山街道出水村调研,发现了11岁的小月(化名)和他8岁的弟弟。兄弟俩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外出失去联系,与身患重病的姑姑、姑父相依为命。张倵瑃当即决定资助兄弟俩每人每年3800元,解决学习用具、校服、生活等费用。

走访中,张倵瑃发现像小月兄弟这样的困境儿童还不少。他又推动武隆区妇联开展“和你在一起——助学·筑梦”暖心关爱行动。张倵瑃把寻访到的16位困境儿童的情况发到朋友圈,一一落实了爱心帮扶人士。

在出水村,张倵瑃还发现村卫生室设在村民家中。他又在朋友圈发起筹资捐建村卫生室活动。最后,广东省同心圆慈善基金会捐资25万元,帮忙建起了140平方米的卫生室,配置有便携式B超机、便携式心电图机、综合治疗仪等设备。出水村卫生室摇身一变成为全区条件最好的村卫生室。

《重庆武隆:一库清水“送走穷”》《杨兴勇: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演员》《扶贫干部武陵山中“卖乡愁”》……到武隆一年多,张倵瑃多方联系媒体来宣传武隆,协调刊发外宣报道近100篇,很多文章在朋友圈热传。

张倵瑃说:“我的小目标:月月都有武隆的外宣报道!”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彭瑜

原标题:挂职不是“混时间”,把“替补”当成“主角儿”干 一位挂职干部的微信朋友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