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县龙脑桥中心小学校的安置点,有46顶蓝色的帐篷,里面住着近500受灾群众。我们遇到了一对母女和一家三口,他们家损失惨重:“什么都没了。”但他们都庆幸地说:“还好,重要的都在。”
76岁女儿抱住91岁妈妈大哭:“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在安置点,刘明友陪伴着妈妈。
在泸县福集镇,农历逢十会有“赶大场”的习俗。76岁的刘明友起了个大早,准备去割一块肉,给十岁的小孙女做一盘糖醋排骨,再炒一份妈妈最喜欢的青椒肉丝,给她端过去。
突然间,地动天摇,天花板上的水泥块“簇簇”地往下掉:“糟了,地震了!”她赶紧牵起小孙女从四楼往下跑,一边跑一边想着住在几百米外弟弟家的妈妈:“妈妈年纪大了,会不会来不及跑出来?”
此刻,91岁的李良清正在儿子和儿媳的搀扶下,从5楼颤颤巍巍地往下走。走了一层楼,7旬的儿子干脆背起妈妈往下跑。
刘明友跑下楼后,第一件事就是拨通弟弟的电话,然而电话没有打通。她着急地跑向妈妈住的那栋楼。在人群中,看到妈妈熟悉的身影,她冲了上去,一把抱住妈妈哭了起来:“妈妈,太好了!你没事就好,妈妈,你受伤没有,被吓到没有……”
李良清也摸了摸女儿的头,安慰道:“没事没事,妈妈不是还在吗,害怕啥。”老人家说,在福集镇住了九十年,小震时常遇到,这样较大的地震还是第一次。
在儿女的搀扶下,老人住进了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安置点,领到了床上用品,中午吃了现煮的粥和小菜,还在被窝睡了个安稳的午觉。 差点经历了生死离别,刘明友一直盯着妈妈。
虽然家没了,但她看起来并不担心:“担心啥,妈妈在,家人在。”
“平时这个时候,该去楼下看邻居们打牌了。”老人醒来说:“今天可能只能跟隔壁的妹妹摆摆龙门阵。”
安置房外,李良清老人10岁的曾孙女正在和小伙伴们做一个叫“猜数字”的游戏,蹦蹦跳跳,全无忧愁。
“反正店都没了,多来帮助别人也好”
△住进安置房后,罗小惠和儿子刷着抖音上关于地震的消息。
在福集镇大田西街8号,有一家开了15年的“官怀发型设计”理发店,老板兼理发师官怀和后勤罗小惠是一对夫妻。
“15日晚上八点半左右,就有过一次震感,但没怎么当回事。”罗小惠说,这里小震不断 ,偶尔来一次,大家都习以为常。
16日凌晨4点过她就起床了,准备给念初三的儿子做早餐。
因为是赶场天,外面已经有些热闹。
突然她感觉地板摇晃了两次,第三次摇晃最为剧烈,家具和砖瓦纷纷往下掉。儿子官启正从床上一跃而起,拉着爸爸妈妈往洗手间跑。“洗手间结构坚固,安全一点。”在洗手间躲避了片刻,看到摇晃似乎没那么强烈了,三人往楼下跑去。
楼下是夫妻俩经营了15年的理发店,门面已经坍塌,充斥着粉尘,看不清楚里面。官怀和罗小惠一边望一边往空旷处跑。
夫妻俩一人理发,一人做后勤,每天早上7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有了固定的客人。后来他们在门面的同一栋楼买了两套房,二楼和五楼,总共有200多个平方米。如今都成了危房。
住进安置房后,她和儿子在床上盘腿坐着,回复着亲戚们发来的微信,刷着抖音上关于地震的消息。
“还好,人都在,老公,儿子,都在身边。”罗小惠露出笑容。“只要人在,咱有力气,不怕吃苦,啥都可以重来!”
官怀下午回店里又看了一下,把“幸存”的一辆摩托车推了出来,然后加入到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安置点志愿者的工作。“反正店都没了,焦虑也没用。我能做的不多,搬搬东西,捡点垃圾,能做多少做多少。”他咧开嘴笑了。
记者手记:
从泸县市区到福集,越往震中走,破损的房屋越多。天灾的可怕越来越震撼人心,但灾区的人们,在刚经历了一场6.0级地震的几个小时后,又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孩子如往常般嬉闹,家长站在一旁呵斥,如果不是身后的断壁残垣,他们展现着你我都会有的平静生活。
对于采访来说,没有“大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似乎缺点什么,但我们宁愿看到这样的平静,对于现在的泸县人来说,能够继续平静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石亨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