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男子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的字幕显示:“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视频下方则有网友评论,如今售房部都有人脸识别系统。
这是真的吗?售楼处又为何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据红星新闻报道,某房产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售楼部有人脸识别是很正常的,通过此系统可以辨别自然到访客户与渠道客户。依托技术的进步,即使戴了口罩,依然能通过人眼虹膜进行识别。更有房地产业内人士称,“类似的系统每一个公司都有”。
这意味着,许多前往售楼处看房的客户,他们的人脸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收集了。还有这种操作?这不禁让人细思恐极:消费者的脸是想刷就可以刷的吗?
《网络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无感抓拍的做法,显然已违反上述规定,涉嫌侵权,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其删除与自己相关的个人信息数据,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日前,“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判了。据新华社报道,因为被动物园要求采用“刷脸”方式入园,游园年卡办理者郭兵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决定以服务合同违约为由,将提供服务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20日,法院一审判决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其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这一备受关注的案件,充分说明了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同时也提醒人们人脸识别不能被滥用。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如今,朋友圈里发布几张照片,可能已经出卖了自己的住址;使用某些移动应用App时,或许后台也在收集你的照片、短信……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而人脸、指纹、虹膜在内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更不是谁想用就用,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必要程度地被“刷脸”,极易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日前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刷脸支付”最为普及。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科技发展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大数据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更多隐患,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具备采集资格的主体范围,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法规,让“刷脸”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公众也应进一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这“脸”岂能让人想刷就刷!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