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学校的孩子更爱劳动?这所学校这样做!
11-26 18:30:5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用口袋叠衣法整理衣柜、制作漂亮的木工艺品、独自出门买菜、会用洗衣机洗衣服……在重庆市人民小学,这些劳动技能几乎每个学生都会。

11月27日,即将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举行主题为“共话劳动教育·共创美好未来”的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

相比农村孩子,城市的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比较少。作为一所城市窗口学校,人民小学如何在实施劳动教育?如何让城市学校的孩子爱劳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重庆市人民小学探索开展的“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未来之路”,将劳动教育从单纯的课堂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细分目标体系

中段学生会烹饪 高段会维护劳动工具

重庆市人民小学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从1945年建校起,学校将“爱劳动”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专门开设了劳动课。上世纪90年代至2009年,学校建立了“学校农场”,加强劳动教育。近十年来,在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构建了较完善的“EOC”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渗透于“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之中。

“相比农村孩子来说,现在城市学校的孩子往往缺少劳动的机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学校的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成果等现象较为严重。”校长杨浪浪说,为此,学校从“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理念出发,提出了“劳动最美”的理念,2018年起,开始了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

学校基于劳动为人的美好生活赋能,构建起多元化、系统化的“劳动最美”课程体系。按照“自己事情自己做,家庭事情帮着做,社会事情参与做”的原则,结合学生发展规律,按年段将目标具体进行了细分。

比如,低段孩子,要求了解并会使用一些生活常见的简单材料和手工工具等,初步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中段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烹饪,坚持自我服务劳动,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高段学生则要学会安全使用和维护一些常用智能劳动工具,创造性地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校内外劳动。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并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开发不同的校本教材与评价体系。目前,学校劳动必修课每周一节,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注重“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多实践、多探索、多发现。

开设创意课程

口袋叠衣、智慧木工 还要到农村体验农事

这学期开学不久,在人民小学上二年级的然然已经会自己收拾整理衣柜,他用口袋叠衣法将衣服叠成整整齐齐的小方块,衣柜变得整洁又干净。

“这是他从学校的劳动课上学会的,回到家还迫不及待的要教我们怎么叠衣服,现在衣柜都是他自己收拾了!”妈妈陈女士乐呵呵地说,学校的劳动课非常有特色,老师通过情景式体验教学,衣服、收纳盒、桌子就是教材,孩子们在课堂上就反复操练,很快就学会了。

据了解,学校通过创意劳动课程的开设,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学校的“劳动最美”课程分为基本生存课程和美好生活课程,基本生存课程主要是学生自我服务课程,涵盖亲子劳动课程、劳动常识课程,劳动常识课程是每周一次的劳动必修课。

美好生活课程分为“真知”课程、“智造”课程、“美行”课程,“智造”课程提倡创造性劳动的主动实践,如目前在学校五年级社团课中开设的“智慧木工”,孩子们通过创意设计、动手制作,深入了解木制中的文化与审美,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美行”课程密切联系学生与真实生活的联系,拓展与丰富劳动课程。如地域文化劳动体验课程,充分挖掘重庆地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构建“美物”“美者”“美景”三大课程群,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开展活动。学校和10所乡村少年宫结对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校,春天,孩子们走进农村体验农事,在田地里诵读与劳作等;秋天,学校举办“丰收运动会”,孩子们挑豆子、滚南瓜……在趣味比赛中感受劳动带来的种种乐趣。

编写劳动指南

让孩子从日常生活做起 一年学会“十二件小事”

劳动教育不仅仅在校内,学校还将劳动教育延展到家庭。“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一样,学生接受劳动技能学习后,需要像家庭作业一样去练习。”人民小学校长助理刘欣表示,孩子不仅在学校学,还要回家做,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

今年,学校根据1~6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为家庭劳动提供行动指南。“指南”关注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设置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当好社会小公民”三项一级项目,“形象有学问”“吃饭有讲究”“物品常整理”“出门要独立”“家事我参与”“社会我关心”六项二级项目,梳理了各年级需要做到的“十二件小事”,对学生家庭劳动进行系统化指导。

以低段学生为例,“指南”提出以自我服务为主,适当兼顾班务劳动。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会择菜,收拾碗筷,自己背书包等。二年级会整理自己的穿着,如正确系红领巾、系鞋带,整理物品等。

“指南通过十二件小事这样的任务清单,把劳动教育变成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项项劳动,让家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数,也更好地助力学生在一学年中学会几项生活技能。”刘欣表示。

创新评价模式

学生小程序上“闯关”将劳动变成习惯

为了把家庭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基于儿童立场,还配套研发了一款劳动教育小程序——“劳动萌主”系统,将《指南》中纸质的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变成类似闯关升级的游戏项目,对孩子们的家庭劳动情况进行评价。

这套系统依托微信小程序开发,设定每个孩子都是“劳动萌主”,设置了“石器萌主”“青铜萌主”“铁器萌主”三个等级。学校每学期发布劳动任务,学生在家里进行劳动实践后上传照片、视频和心得,完成相关任务后可获得一枚精灵徽章,获得两枚精灵徽章升级为“石器萌主”,四个精灵徽章升级为“青铜萌主”,六个精灵徽章升级为“铁器萌主”,完成全部任务后,可选择挑战“黄金萌主”的特别称号。

“小程序与打卡任务不同,学校发布的任务是在一学期内完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避免学生将劳动视作负担。”人民小学科研室主任陈燕说,完成劳动后,孩子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家庭劳动,还能和同学分享劳动心得,家长也能清晰地明白怎么配合学校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打扫、洗碗、拔草锄地等劳作内容的单一重复,而应该是动手实践的唤醒和激活,是面向未来的劳动创造。”陈燕表示,学校每学期会根据城市孩子们的特点,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比如自己独立上学、会使用燃气灶、会用电饭煲做饭、分类收纳物品、制定出行计划等等,让孩子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锻炼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秦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