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刘永刚,男,56岁,汉族,中共党员(党龄22年),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劳动模范。他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和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1984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中铝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铝西南铝)锻造厂工作。35年来,他勇于探索与创新,努力学习与奉献,能把大件毛坯锻压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先后参与完成了“刷新世界纪录的直径10米级整体铝合金锻环”、C919大飞机新材料、“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鲲鹏运-20铝合金锻件材料等生产试制任务,他的创新成果甚至打破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技术壁垒。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第十三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刘永刚
7月16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首场巡回报告会在重庆市委党校举行。56岁的刘永刚作为报告人之一,向现场近700名党员干部分享了自己守初心、担使命的经历和故事。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做报告,说实话还是有些紧张。但如果喊我跟工人们讲解锻压技术,人再多一倍我都不得虚场合。”报告会结束后,刘永刚对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言语间流露出身为模锻高级技师的技术自信。
C919大飞机新材料、“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鲲鹏运-20铝合金锻件材料……从业35年来,刘永刚用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确保经手过的每个锻件都能“上天入海”。
退伍后用另一种方式保家卫国
在采访中,刘永刚多次提到自己的部队生涯。
“那段当兵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刘永刚说,自己18岁时入伍参军,成为一名炮兵。“当过兵的人都晓得,命令下来必须服从,面对困难不能退只能进,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要上。”入厂前短暂的部队经历,让刘永刚练就了一颗负责的心。参加工作后他也把当兵时的纪律、态度都延续了下来。
1984年,21岁的刘永刚转业后被分配到中铝西南铝锻造厂,当一名普通的水压机锻压工人。
“当时参观的高温锻造车间,最低温度都是350℃,锻压工们就在一排庞大的设备下工作。”刘永刚回忆,第一次进入车间,印象最深的就是热,“车间里面的温度很高,我呆了几分钟就浑身大汗了,那些师傅还要穿着防热服干活,围着黑红的模具和滚烫的产品,满脸油污手拿撬杠,离正在锻压成形的高温材料也不过几厘米远,真的是挥汗如雨。”
和刘永刚一起进厂的年轻人有17人,很快就只剩下了5人。“我也犹豫过,但后来了解到这些零件很多都是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领域的时候,我还是决定留下来。”刘永刚说,部队的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国家在军事装备上的差距。“以前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那么在这里也能保家卫国。”
从业35年没有休过一次年假
刚当学徒时,刘永刚每天要用铁钳在近400℃高温的锻压机前翻动上百公斤重锻件,耗费大量的体力。最难熬的是夏天,车间里面的温度光是站着不动就让穿着防热服的工人们汗流浃背,“不管你喝好多水,基本上都不用去上厕所,全部变成汗水了,上完班下来,衣服晾干上面全是盐巴。”除了酷热的环境,烧伤烫伤也在所难免,“那个时候,大家都想着怎么把活干好,烫伤了去医院敷点药就接到干。我们厂医院的医生都被我们培养成烫伤专家了。”尽管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刘永刚的语气却很轻松。
在35年的从业中,刘永刚早已养成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早到是为了提前阅读理解一遍工序,这样就能对接下来的工作和操作了熟于心;而最后一个离开,是因为我习惯下班后再呆在车间里回想和总结下一天的工作。”刘永刚说,由于所接订单的不同,模压车间每个周期所生产的锻件规格上都不尽相同,所以他每天都要根据订单需求弄明白技术要点,生产中才能得心应手。下班后的总结经验,则是让下一次更好。
工作35年,刘永刚没有休过一次年假,正是凭着这种工作态度,他从一个对锻压制造一窍不通的炮兵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锻压高级技师。
大件毛坯误差不到2毫米
刘永刚介绍,模压线的主机设备分别有6000吨自由锻水压机、10000吨多向模锻水压机、30000吨模锻水压机。“这些设备岁数几乎跟我一样大了,在诞生的年代都是国宝级的设备。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这些机器绝对算不上先进。”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经刘永刚手锻压出来的毛坯,合格率高达98%。面对上万吨的压力,工艺标准对产品的精度要求依然非常高,直径几米的毛坯误差率要在10毫米之内。在锻造加工中,毛坯整体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有较大量的塑性流动,对惯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败,必须根据坯料情况快速作出判断,晚一秒早一秒都不行,但刘永刚总能驾轻就熟,将每个毛坯的误差控制在2毫米之内。
参加工作至今,刘永刚主导的技术创新先后实现了该行业5项历史性突破,优化生产操作60余项;参与了40多项工艺革新和质量攻关项目,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30余件,累计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1000万元以上。他的创新成果甚至打破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技术壁垒。
刘永刚说,他最自豪的就是锻压了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船身上的铝合金材料。从“神一”到“神十”,中铝西南铝都承担着为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船提供铝合金材料的研制重任。
“我们锻压的部件主要应用于飞船结构件和火箭推进器连接环件。飞船上去后,一级级脱落的便是火箭推进器。”刘永刚说,每次发射火箭,自己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
看到飞船成功上天,知道上面有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每次都很激动。”
已过退休年龄还想接着干
由于从事特殊工种,刘永刚目前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工作重心逐渐往培养技能人才倾斜。
“企业的发展永远不可能仅仅只靠几个肯学肯钻的人,没有一个能传承技能的梯队,空有天大本领也发挥不出作用。”刘永刚说,他希望能再多干几年,多留一些时间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统统传授徒弟们。
2013年7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牌的“刘永刚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建立,以刘永刚为带头人,传绝技、带高徒,为企业培养技能骨干。在工作室,刘永刚总是叮嘱徒弟们,技艺上的追求不仅仅是把它当作生存的工具,更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今年5月,中铝西南铝锻造厂在改造落成的刘永刚技能大师工作室举行“2019年师带徒目标任务书签订仪式”。刘永刚等7名工作室成员与锻造厂模压制造部邱于剑等8名锻压工师徒结对,在仪式上签订目标任务书。刘永刚大师工作室将力争在年度内培养出锻压工操作手2名以上,技师3名以上,高级工2名,中级工2名。
“这几年我先后带了十几名徒弟,现在不少人也都是高级技师了。”刘永刚说,自己现在最想的,就是在退休前培养出一个高素质、能传承技能的团队,“我特别希望每一位徒弟都能超过我。”刘永刚发自肺腑地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