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10月7日清晨,南川区德隆镇隆兴村,一片大雾笼罩。村民杨帮彦一边在茶园里除草,一边和妻子商量着要给孩子在主城买一套新房。
4年前,杨帮彦家可没这么宽裕,在主城买新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当时杨帮彦的两个孩子分别读初中和大学,他家以种植玉米、大米、土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家庭年收入不超过3万元,孩子们上学开销又大,家里经常入不敷出。
村里的一棵古茶树,改变了杨帮彦的家境。
德隆镇山高、路远。隆兴村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湿润多雨,山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古茶树生长。隆兴村的古茶树有千余年历史,树干需要两人合抱才能抱拢,至今每年仍能产出3斤左右干茶叶。
以前,由于缺乏相关认知,村民们并没发现这棵古茶树的价值,大多以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传统“三大坨”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直到南川区税务局选派到隆兴村的第一书记李政的到来,这个“宝贝”的价值才被挖掘。
“隔壁茶园村有一棵两千多年的古茶树,通过扦插等技术进行人工培植,村民很快发展起了大树茶产业。”李政认为,作为相邻地区,且也有一棵上千年历史的古树,隆兴村有发展大树茶产业的天然优势。为此,驻村工作队想尽办法让村里的古茶树变成“摇钱树”。
首先是选致富带头人。以李政为班长的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一起,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了在城区开茶馆的本村人肖金虎。肖金虎对茶叶、茶树种植及茶文化很有研究,且一直对南川大树茶情有独钟。双方一拍即合,肖金虎决定回村创业。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肖金虎通过流转获得400多亩闲置地,又采摘千年古茶树的茶籽,以土钵育苗的方式,实现大树茶苗规模培植。经过近4年的生长,如今这些茶苗已初具规模,亩产达到100多斤干茶叶,年收益达70多万元。
“产业基地忙的时候,有杨帮彦等40位村民干活,工资每天80-120元不等,平均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肖金虎说。
因为种植大户的带动,杨帮彦不仅脱了贫,还向着小康生活大步迈进。
李政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棵古茶树还开阔了村民的眼界,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发展大树茶的可行性。
趁着村民热情高涨,南川区税务局牵头,和帮扶成员单位一起筹措1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为45户村民每户买来800株茶树苗,同时还争取到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为这些村民每户发放了3000元的后期管护补贴资金。
“茶树苗不用花钱,还有管护资金,我只负责把它们管好卖钱就行了,过几年又要多一笔收入。”杨帮彦也收到了免费发放的茶树苗,他在产业基地学习过种植技术,看着已有半米高的茶树苗,他满怀信心。
重庆日报记者 向菊梅
原标题:古茶树变成“摇钱树” ——南川区德隆镇隆兴村村民脱贫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