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华尔街的“新财富时代”:欧美分析师如何靠研究脱颖而出?
09-25 14:54:53 来源: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消息,“即使是欧美,也有很多分析师评选,也有拉票现象和明星分析师,但卖方投研部和投行部和买方的自营、资产管理部门严格隔离,监管对于违规现象的处罚极其严厉,因此即使拉票也不会这么出格,且薪资提升幅度很有限。”某华尔街投行股票分析师缪宇(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也提及,在今年1月欧洲推出《金融工具市场指导II》(下称MiFID II)的金融监管后,交易佣金和研报开始分开收费,主要是避免研究内容和业务部门的利益冲突。这也意味着研报的质量需要大大提升才能留住客户。

华尔街也不缺明星分析师

不只是国内,华尔街从来都是利益场,乱象也曾存在或正在上演,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监管完善,类似现象也不断消散。早年,华尔街也存在着对明星分析师的崇拜。

上世纪80年代后,美股开始了一轮疯涨。在这过程中,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股价及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分析师的地位也随着指数的上升而扶摇直上。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中,分析师的影响力更加彰显。当时摩根士丹利全球互联网分析师的玛丽·米克(Mary Meeker),被华尔街称为“网络女皇”,在她的推荐下,众多投资者买入亚马逊、eBay、戴尔等股票。尽管目前它们已经成为成熟的公司,但其当年的股价远远偏离自身的价值。

就目前而言,海外的评选主要有——《机构投资人》杂志(即I.I,为问卷票选形式,选出各领域前三名最佳分析师), 汤森路透的StarMine最佳分析师评选(统计分析模式,分为选股奖和盈余预测奖两大类),《欧元杂志》评选(Euromoney,为问卷票选形式)。

评选对海外分析师也有很大吸引力,“股票分析师很重视I.I,做外汇等的就比较重视Euromony,票还是要拉的,但没国内的重视度这么高,有些海外新晋公司会比较重视,但最终还是看机构的业绩,评选对薪资的提升幅度有限,跟国内选上新财富薪资翻十多倍有很大差别。”某欧资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决定分析师收入的主要有三大标准:投行内部的评价;在I.I的排名位置;其他投行挖角的报价。

监管趋严隔离“利益输送”

和国内一样,海外研究的独立性也实时遭遇挑战,因此为了防止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监管层规定各大投行应在投行、经纪和研究部门之间设置杜绝信息交往的“隔离墙”。此外,研究人员收受礼品理论上也需及时向公司报备。

不过,现实中一定的干扰在欧美卖方机构也难以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有机构对于国内新财富分析师的推荐进行回测,发现业绩并不如人意。但事实上,研究机构Zacks在2005年的调查就显示,被华尔街分析师列为卖出评级的股票在2004年大约上涨了36%,表现反而好于被列为买进评级的股票,这类股票仅获得25%的上涨幅度。

不过,监管的日益强化降低了违规的可能。尤其是今年初推出的MiFID II对于研究人员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业绩驱动渐成大趋势

不可忽视的是,在欧美市场,买方机构对于超额收益的看重也强化了卖方研究部对于研究有效性的重视。

多家美国买方机构也表示,会更倾向于选择研究实力或技术信号更精准的卖方或第三方投顾。此外,据一组不完全统计,中国全国权益市场分析师2663人,要一年出20万研报,平均年龄31岁,平均从业年龄4年;全行业共有1753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在三年以下有59.16%。“在海外而言,明星基金经理的年纪基本都从40-70不等,国内的卖方和买方都偏年轻化。” 美国阿尔杰(Fred Alger)基金经理张韵对记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国内股票ETF资产规模才2203.8亿元。而在海外,被动投资迅猛发展,美国ETF市场份额在2017年已超过总市场基金规模的35%,过去十年ETF的资金净利润就高达11160亿美元(截至去年4月30日),这也意味着如果研究无法提供超额收益,很可能会被淘汰。


原标题:欧美分析师如何靠研究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