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徐峥凭借电影《我不是药神》,击败段奕宏、邓超等人,获得第55届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徐峥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登台表演,至今已有35年工龄。
他是潜心磨练自己的演员、精细打磨作品的导演、细心执着的创业者、眼光独到的投资人……他的角色定位多样,但每一个角色仿佛都能被他精准把握,做到最好。
他从不掩饰自己扩张商业电影版图的野心,他想在对电影创作的思索和试验中,慢慢将其实现。他是真正将演员+导演+创业者+投资人完美融合的大佬。
2012年《泰囧》是徐峥首次导演的作品,当年,初当导演的徐峥不被投资人看好,迟迟筹不到经费,最后才得到光线传媒3000万投资。
《泰囧》大卖12.7亿,分给国家电影专项基金5%,营业税收3.3%,影院分走50%,院线发行方分走7%,光线传媒收益4.9亿。
光线老板王长田给了徐峥10%的利润分成,也就是4000万左右。加上导演费,共计5000万左右,从此徐峥产生了投资的念头。
顶着《泰囧》的光环,他的第二部电影《港囧》高举高打,各家公司挤破头地想加入《港囧》的投资行列。不过,徐峥当然不会把嘴边的肥肉拱手让人。
《港囧》火爆上映后,21控股股价一度大涨,徐峥手握的21控股股票市值曾接近15亿港元,除去1.75亿入股资金,徐峥还净赚了超过13亿港元。
通过变卖票房,《港囧》版权属于真乐道,此后的网络版权等等收入还是归徐峥,就已经有2亿入账。加上股民买账,徐峥通过《港囧》这部剧拿到了18亿港元,身价暴增20亿。
徐峥用一部《港囧》完成了从“屌丝导演”到“资本大鳄”的角色逆转,同时开了“上市公司提前买断票房净收入收益权”的先例。
2018年一年徐峥压中了4部电影,这四部电影拿下了57亿的票房,不得不佩服徐峥的投资眼光。
有圈内人士分析指出:“徐峥现今和许多电影圈内的资本机构关系很好,也是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这也能算是徐峥成功的一个偶然因素。”
但除了对表演的热爱、执着和尊重,以及资本市场的青睐,徐峥成功的背后,还有3点更值得深思。
1
情商更高的人走得更远
回顾整个获奖感言,短短5分钟,将近1000字的内容,不得不让人感叹徐峥的情商之高。
首先,徐峥认为金马奖的光环是整个剧组赋予他的,依次感谢了剧组、观众和家人。
点睛之笔放在了最后: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会紧张。因为这里是专业的电影殿堂,所有的电影人聚在这里像一家人一样,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徐峥的整个发言,不仅体现了一个演员对表演事业的热情和尊重,结尾部分更是得体又不失体面,受到了网友们的好评。
徐峥用自己的回答,体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态度。
徐峥的高情商,是他能在娱乐圈拥有好人缘、在资本界拥有高人气的保障之一。
2
出色的专业能力是成功的通行证
如今演艺圈存在一个现状:好演员,不一定能接到好戏;演技好,但不一定有戏演。“流量”,似乎成了一个基本的评判标准。
尽管如此,徐峥始终怀有对表演的初心,用专业能力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2010年,曾一起合作过《爱情呼叫转移》的演员刘仪伟,推荐徐峥出演了《人在囧途》。结果影片播出后,徐峥火了,并被称为内地“喜剧之王”。
在一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王自健也曾形容徐峥“干什么都很辛苦,太矫情了”。黄渤也曾这样评价徐峥:以前他很容易满足,但是现在(当导演后),我听说他一条经常要拍到几十遍。
摸爬滚打娱乐圈几十年,徐峥始终相信,尽管这个圈子的变化速度很快,但好的作品最终都会留下来,有实力的演员最终都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他用自身经历向我们证明: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
3
没有机会的时候保持长期的耐心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我不是药神》,徐峥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和监制的转变,这个过程,历时18年。
1994年大学毕业后,徐峥一直在上海人艺做话剧演员,同时兼任导演职务。在这期间,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完全没人来找他演戏,这让他既困惑又无奈。他只好一边借着话剧磨练演技,一边等待和创造机会。
6年话剧生涯,既是他的蛰伏期,也对他提升演技起到了关键作用。凭借着在话剧舞台上磨练的精湛演技,2000年出演“猪八戒”一角后,徐峥一夜成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徐峥都被“猪八戒”这一角色深深地困扰着。
转机出现在2006年,徐峥看到电影剧本《疯狂的石头》后,向导演宁浩毛遂自荐,分文不取,由此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开始从电视剧转战电影。2012年《泰囧》之后,徐峥彻底走入大众视野。
哈佛的一项研究说,人的一生会出现7次能改变命运走向的机会。但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你必须保持耐心,不断打磨、沉淀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之际紧紧抓住。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说,长期有耐心是非常关键的,你要是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有足够的耐心,最终这个事情肯定是属于你的。
综合:21财闻汇、腾讯娱乐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