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4日),记者从清科研究中心获悉,去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交易2584起,同比下降8.1%;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2142起,共涉及交易金额12653.5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3.1%;平均交易金额5.91亿元,国内并购市场经历理性调整期。而随着调整期过去,在中国并购市场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今年能否逐渐回暖?
市场资金紧张导致大额收购锐减
2018年,国内并购共发生2357起,同比下降9.6%;披露金额的交易规模10048.8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9.6%;平均交易金额5.11亿元。从交易类型来看,我国并购市场仍以国内并购为主。
从交易案例中可以看到,今年国内大额交易的并购方以资本实力雄厚的传统行业企业为主,也包括少数互联网企业。2018年国内并购交易规模最大的一笔即阿里巴巴集团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00%股权,三六零从美股私有化后以504.16亿元借壳江南嘉捷、北汽新能源以288.50亿元借壳SST前锋两起交易紧随其后。
跨境并购共完成交易227起,同比上升10.7%;披露金额的交易规模2604.72亿元,同比下降59.4%;平均交易金额14.97亿元。
按并购案例数来看,2018年排名前五的行业为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金融、电子及光电设备,合计占市场总份额的43.2%。从并购规模来看,2018年并购交易资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电信及增值业务、能源及矿产、化工原料及加工等行业,涉及的并购交易总额合计占比达到40.5%。
“纵观全年,还未发生1000亿元以上的超大额并购。这是并购金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清科研究中心表示,国内并购市场交易数量、金额双双下降主要是因为市场资金持续紧张,融资难、募资难。其次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对中企并购活动审查趋严,以及欧洲相关部门也收紧了中国企业赴欧并购的监管审核门槛。
政策频出利好 国内并购市场将回暖
自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价格调整机制的相关问题与解答》,明确并购定价双向调整的相关要求,以保障股价下行时并购交易能顺利进行;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关于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豁免/快速通道”产业政策要求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环保、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并购开通“豁免/快速通道”等政策频出,利好国内并购市场。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多项利好政策出台,一方面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吸收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公司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纾解上市公司现金流紧张、股票质押风险。总体来说,政策回暖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
除了出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并购,外资清单“优化”也有望提升跨境并购。清科研究院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数量由63条减至48条,将金融、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汽车船舶以及农业能源等领域的投资限制大幅放宽,包括外商持股比例、公司高管设置等。“外资的逐步引进将促使中企加快转型步伐,长期来看外资对中企的跨境并购有望逐步活跃。”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