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2至1.7个百分点之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1.1个百分点之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7月份PMI指数小幅提高,表明经济下行态势趋缓。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指数均有小幅提高,反映市场需求略有好转;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对未来生产预期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等均有提高,表明企业信心和生产经营活动都有所恢复。综合看,受市场需求变化拉动,生产经营活动出现恢复迹象,表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开始显现。但PMI指数仍在荣枯线以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容低估,回稳基础仍需大力巩固。
上财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则表示,7月份制造业PMI为49.7,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仍在收缩区间。具体看,透露出五点信号。
首先是企业分化加剧。数据显示,7月大型企业为50.7,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符合历史规律,大企业仅在2012年8月、2015年8月、2016年2月三次单月落至线下,次月即回升至线上。但中小企业收缩却在加剧,中型企业为48.7,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为48.2,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分化加剧。
其次,7月份外需压力减轻、内需小幅放缓。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9、47.4,均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回升表明出口压力小幅减轻。但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的差值为2.9,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表明需求总量处于回落过程中。此外,7月份内需略有回落。
杨畅说,整体来看,7月份制造业企业盈利依然承压。7月原材料购进价格为50.7,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但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的差值为3.8,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盈利仍然承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企业库存开始下行。7月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在手订单为48.0、47.1、44.7,其中原材料库存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与在手订单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收缩速度略有放缓。产成品库存47.0,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表明产成品去化速度加快,产成品库存积压状况进一步缓解。
此外,高技术行业和消费仍在扩张区间。烟草、造纸印刷、医药、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制造业PMI均位于51.0以上。但纺织、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制造业PMI在临界点以下,行业景气度回落。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实习生 龙训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