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网上一篇发表于7年前论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论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其论据则是“以导师程国栋院士夫妇“的事迹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描述了他们携手演绎的人生大道。“导师上海人,国栋之名实,手持倚天剑,学海驾云涛;师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着芙蓉剑,厨房舞翩跹。”
13日,据新京报报道,论文作者徐中民告诉记者,自己写作的初衷,“不只是自然表达,有更深层的含义”,并否认刻意吹捧导师。对于自己的研究思路,徐中民表示,站在未来设计现在,“巧妙地解决了依据过去的经验中预知未来时存在的推断预知什么的问题;其次,还巧妙地融合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据悉,在中国知网查询到了上述这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I)》)的论文,该论文发表于2013年第5期的《冰川冻土》期刊,作者为徐中民,时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而其文中提到的“导师”则是《冰川冻土》的主编程国栋。
此外,徐中民在同期期刊上还发表了另一篇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II)》)。
文中大谈“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在《理论与实践(I)》的摘要部分,作者先表示:“生态经济主要处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人文因素的研究通常靠形而上的思维指导,自然因素的研究通常靠形而下的思维指导。随着生态经济学的发展,需要集成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综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框架,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统一起来,以更好地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生态经济问题。但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态经济集成框架,首先就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文章以自己身边的人为例,解读他们身上隐含的人生哲理……”
随后作者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的导师和师娘,称:“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
《理论与实践(I)》的正文共分为“美与道”“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生活之美与人生大道”以及“结论”5个章节,作者在文中多次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比如在“美与道”一章中,作者认为“求道和寻美是一致的,如果你能找到大道,也就寻到了大美”。
那么,如何寻美和求道呢?说到这里,作者就将目光移到了自己的导师和师娘身上,发现“他们是一盏醒悟明灯,照亮着我们的人生路。”
因此作者迫不及待希望能够写一篇文章,将“自己发现的真理”传播开来。
导师的崇高体现在处事有道:导师提倡十年铸一剑,他的见识像天路一样高远而深邃;导师提倡江海纳百川,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平静;导师倡行长空挥彩笔,他的精神就像时空一样玄妙而永恒……
“如果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归入麻木,缺乏悟性的行列。”
而了解完导师做的各种项目后,作者总结导师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目中有人”、“将事情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
在说完了“导师的崇高感”,作者开始把赞美的重心放在”师娘的优美感“上。
“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宛如丁香花开随风飘,优美感四溢,师娘现在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形象更显雍容华贵。”
具体美在哪呢?论文作者略举二三事,点明了师娘“优美感”的标准。
“第一,“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称,中国人讲平安是福,讲安居乐业,要达到这两点,首先就是一个安字,安就是女的在房子里面安分守己,如果女人不安分守己,很容易造成牝鸡司晨的结果。
第二,“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为了证明这点,论文作者还不惜搬出了康德,指出“一种出于义务的行动”应该完全排除爱好的影响,义务就是必须做一个尊重规律的活动。这种客观规律,就是师娘和导师的合理分工。
第三,"见利思大义“。导师和师娘自己都处于蜗居状态,但师娘仍旧给某小学捐款5万元,由此事可以看出,“市场那只无形的手尽管神奇,但处理不好分配问题.可对师娘优美的手来讲,这些都不是问题。”
作者还专门制作了“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图”来形容导师与师娘和谐的完美关系。
在《理论与实践(II)》中,作者又“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统一起来,同时对导师和师娘的优秀品质进行传承。”
在第四章《4 对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继承》中,作者还对之前未涉及的“传承要点”做了补充:
1. 拿导师和师娘一起当镜子照自己,人如何认识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问题。以前我犯错误时,师娘都会晓之以理,提醒要拿镜子照自己。
2. 导师“酒量不在大小,关键是能控制”以及“幽默是耳顺”的提醒。
3. 导师和师娘家都是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当然就是忍字诀。
4.师娘的小中见大。生活中的烦恼事,很多都是我们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缘故。师娘的爱,不是给导师戴上了爱的锁链,而是插上了爱的翅膀,任他展翅飞翔。
5.“看透”的提醒,这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自己现在还没弄懂,慢慢修炼后再说。
在最后,作者恐怕觉得这三五万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对导师、师娘的高山仰止之情,又用自己的“有限才华”为导师、师娘作了名为《闲想鹤仪形》的长诗一首,小编在此摘抄一两句,以飨读者:
导师上海人,国栋之名实。手持倚天剑,学海驾云涛。移山造海画,天工清新诗。师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着芙蓉剑,厨房舞翩跹。锅碗瓢盆曲,春水绕溪歌。上海来兰州,修身在寒旱;眨眼五十年,才美始外现。双剑昭日月,正气壮山河。舒之济众人,卷之善一身。小可以明大,小家可喻邦。诗歌和谐家,理堪当榜样。
“绿水伴青山,好事常成双,佳庆双喜日,桃李开心时,先赠诗一首,供导师下酒,再拿云一片,师娘当围裙。”
论文被撤,该刊主编请辞,副主编停职
该论文于2013年发表在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冰山冻土》期刊中,官网资料显示,该杂志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且曾在2015年获评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1月12日中午,《冰川冻土》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撤稿声明》称,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并就审核不严郑重致歉。
1月12日深夜,@中科院之声 接连发布了两条微博。
一则是《关于<冰川冻土>发文不当问题处理情况的说明》。
作为《冰川冻土》刊物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表示,经认真调查,认为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问题,该刊编辑部存在学术把关不严问题。已经接受该刊主编请辞申请,暂停该刊专职副主编职务,并着手尽快启动该刊编委会、编辑部整改工作。
随后,作为中科院全院科技期刊工作主管部门,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则发布说明称,经初步调查了解,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等问题,将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处理、整改工作,坚决杜绝类似情况。
论文作者回应:
不是吹捧导师,自然科学需要情感注入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论文作者徐中民,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是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第一名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硕士生,硕士方向为寒区经济。曾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经济小组骨干成员的徐中民,其研究论文被引频次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名列地理学科口论文被引频次全国第一。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方面研究,发表论文《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时供职于该研究所的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徐中民论文中提到的导师程国栋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上述《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的作者一栏。《冰川冻土》期刊官网显示,程国栋为该期刊主编。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官网显示,程国栋,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对此,1月12日,程国栋回复表示,自己对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一无所知,已正式申请引咎辞职。
“我201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我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主编的职务,并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恳地向广大读者道歉!”
1月12日中午,该篇论文作者、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徐中民接受采访时称,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点文史哲的知识,万事视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学没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
徐中民还称,热议论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进入论文要点。热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问题,实际问题潜伏得非常深刻,对目前地理学沉溺于科学的预测未来是很大的补充,主要就是探讨如何攀登上共同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内文均提到,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资助金额为200万元。
综合每经、北京日报、凤凰网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