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防疫商品销售火 医疗服务需求旺 健康消费驶入快车道
03-18 09:50:33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消息,“春节至今,我家添置了好些新家伙,如空气净化器、消毒柜、除菌洗碗机、按摩器材、血氧仪、制氧机等,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为了家人的健康,值!”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的王晓玲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非常关注健康状况,健康家电、保健用品买了不少。

疫情期间,健康类产品的搜索量、购买量显著增长,健康消费呈现诸多亮点。

防疫日用品需求旺盛。叮当快药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得益于“医+药”服务以及“网订店送”模式,平台日均订单达到同期8倍,累计送药上门超900万次,与防疫相关的口罩、消毒液、酒精棉片等产品增长迅猛。

日前美团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人们通过美团外卖买走了500多万个口罩,各类维生素片销量近20万单,感冒清热类的中成药也售出了20多万单。

健康生活类小家电走俏。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除菌干衣机、除菌蒸汽拖把、消毒柜、光波微波炉、新风系统等位居苏宁平台热搜榜前列。其中,消毒柜销量同比增长205%,洗碗机搜索量同比增长283%,壁挂新风及新风系统销售同比增长304%。

健康饮食受追捧。阿里健康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有助于肠胃健康的益生菌同比增长113%、氨糖软骨素同比增长10倍。滋补、保健、营养品等销售火爆,3月5日当天,养生茶同比增长114%,五谷养生营养品、药膳养生汤料等同比增长131%。

拼多多抗疫组组长傅正认为,疫情期间,健康消费增长属于典型的“新需求”效应,未来健康相关商品的需求将呈现长期稳定增长趋势,表现出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三大特点。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18年全国健康产业增加值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4%,占GDP比重为7.0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20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16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愿意在健康消费上加大投入。预计今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

健康服务需求大

居民健康管理已经形成检查、预防、治疗等完整链条。医疗旅游、在线问诊前景看好

在北京工作的王宇平时身体很好,每年定期到北京和睦家医院做健康筛查。有一次,医生用听诊器听到王宇心脏有噪音,“回声很小,但在过去几年的记录里从未听到过。”最终查出王宇心脏二尖瓣对合不全造成反流,可能引发心衰。早发现早治疗,王宇排除了风险。

“如今人们的健康观念变了,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通过健康筛查来预防疾病,做好健康管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说。

艾瑞咨询等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健康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居民健康管理已经形成检查、预防、治疗等完整链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体检套餐服务已常态化,并由中老年人群向年轻人群延伸。

医疗旅游前景看好。位于海南琼海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国务院特批的国内首个医疗产业旅游先行区。去年9月,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赋予先行区更多优惠政策。

“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我们引进国际最新医疗设备,与预防医学、传统中医药学等相结合,让顾客既放松身心,又康养治病。”一龄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李玮说,医疗旅游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我们在先行区有两家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全国已有30万会员。”

“互联网+医疗健康”进入千家万户。“杨医生,我最近老长痘,您看是不是皮肤炎症?”半年前,上海白领许盈购买了平安好医生推出的“私人医生”年卡,副主任医师杨瑛笛成了她的线上主治医生。“就像交了个医生朋友,健康问题24小时都能问。”

截至2019年底,平安好医生总注册用户数达3.15亿人,期末月活跃用户数和期末月付费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22.3%和26%。

“疫情期间,线上健康服务需求增长迅速。”百度健康业务部总经理杨明璐介绍,人们每天通过百度搜索、浏览健康信息超过10亿次。截至3月16日,百度问医生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过2700万人次咨询服务。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商业健康险也火了起来。“我国商业健康险仅用4年就拥有近1亿用户。调研显示,有七成受访者表示想增加健康险投入。”腾讯微保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家明说,微保推出的医疗险、重疾险、抗癌特药险等服务受到欢迎。

发展还需补短板

对“健康+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跨界产品和服务应尽快明确监管标准,完善监管政策

“网购健康用品怎么辨别真伪,多少价格合适,这些都要考虑。想买到合适的口罩也不容易。”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的陈雯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认为,当前各类健康产品与服务消费旺盛,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健康+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跨界产品和服务,应尽快明确监管标准,完善监管政策。

疫情期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市场监督检查。自2月7日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获问题口罩8066万只,查获消毒水等其他问题防护用品37万件,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7万起,还曝光了四批39件典型案例。

陈秋霖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鼓励健康类消费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对各类健康产业提供政策支撑。

放眼未来,做大做强健康类消费市场还需多方合力、协同共治。

——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健康消费市场亟须规范。”苏宁易购平台运营集团副总裁范春燕认为,市场监管和政策约束尤为重要。要注意加大对电商平台、商家的监督,督促平台在源头杜绝可能出现的问题。

荆林波建议,加强对营养保健品行业的规范管理。有关部门和行业应引导企业树立正确导向,要客观宣传而不是夸大宣传。

——供给端应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供给结构与质量。

“我们积极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实现防疫商品的快速调度,今后还将提升大数据、云计算在健康类消费中的应用。”叮当快药首席执行官俞雷表示,健康类企业应依靠科技力量,整合、优化医疗健康资源和供应链,提供高质量健康产品和服务。

陈秋霖认为,对于健康服务类企业,一定要把握好创新和安全的边界,守住医疗健康伦理底线。

——消费者要不断提升健康素养,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一些人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在健康消费方面容易上当受骗。”俞雷说,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健康类企业应积极提供健康科普服务,针对消费者健康需求加强专业指引。

“消费者要及时保存产品包装、宣传册等证据,消费后要留好发票或收据,方便维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提醒道。

原标题:防疫商品销售火 医疗服务需求旺 健康消费驶入快车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