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站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门槛回眸,重庆的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过去五年,重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创新发展动力澎湃,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快推进;财政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即日起,上游新闻·重庆商报将推出“回眸‘十三五’·砥砺再奋进”专栏,聚焦重庆“十三五”以来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重庆奋进的故事,感知重庆前行的力量。
市国资委监管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从2.9万亿元增加到3.3万亿元,年均增长4.1%;利润总额从269亿元增加到326亿元,年均增长6.7%;劳动生产总值从862亿元增加到968亿元,年均增长4%;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6万元/人增加到24万元/人,年均增长6.9%……“十三五”以来,重庆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1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从重庆市国资委获悉,“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国资系统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以改革、开放、创新工作举措,统筹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市级国有经济结构有了五个新的积极变化。
一是布局结构实现新变化。在公益性、基础性、功能性领域占比由2015年的82%提高到目前的85.9%,在充分竞争的一般性工商领域占比由2015年的18%调减到目前的14.1%。
二是利润结构实现新变化。经营性利润占比由2015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68%。
三是产权结构实现新变化。混合所有制比重由2015年的54.7%提高到目前的60.3%。
四是动力结构实现新变化。工业企业R&D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1.26%提高到目前的2.5%。
五是债务结构实现新变化。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的64.1%下降到目前的58.9%。
让我们来看看“十三五”时期,重庆国资国企都有哪些发展亮点。
创新驱动全面发力
市属国企战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
据悉,“十三五”以来,重庆市属国企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线上业态,努力塑造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目前,市属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
市属国企还纷纷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新。
例如,在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方面,2018年完成投资29亿元,增长25%;2019年完成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33%。庆铃集团、机电集团等工业企业正在开展了工业互联网研发、数字车间等示范项目;轻纺集团、农投集团等8家企业共完成汽车密封条智能化改造、乳制品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技改等项目36个。
全市国资系统还建立了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库,推出29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47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创新项目14个。
此外,我市还不断完善国企创新激励机制。2016年以来,市国资委对研发费用视同利润考核65亿元;企业自主设立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资金、科研人员薪酬,不受工资总额限制;鼓励企业对创新团队和人员即时奖励,22户企业设立科研创新奖,共奖励2亿元;市国资委每年安排2亿元创新项目后补助资金,目前累计补助131个创新项目7.65亿元。目前,市属国企拥有市级创新平台17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5个,市属国企创新骨干人员总量达到19096人。
国企改革持续深化
市场化经营机制日趋完善
“十三五”以来,重庆国企改革也持续深化。
例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市已累计处置“僵尸企业”498户,压缩企业管理层级315户;累计去房地产库存12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27户市属国有房地产企业和13户市属国有建筑企业的重组整合或市场化退出;近30万市属国企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基本完成50.3万户“三供”、40.2万户“一业”剥离移交,总体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我市还加快推进市属国企专业化重组整合。例如推进水利企业专业化重组,完成水务资产与水投集团分离运行;完成重庆药交所重组,其事业单位属性资产划入市医保局,市场化资产清理整合后并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高速集团投融建一体化战略发展,将能源集团旗下建筑施工企业巨能集团重组到高速集团;向旅游集团注入市属国企所属文旅资源,打造全市旅游产业投资运营主平台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以来,重庆加快引入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协同性强并具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推动各层级国企混改。”市国资委方面介绍,集团层面,我市立足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瞄准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如商社集团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改,今年上半年盈利8.28亿元。渝康公司引入华润金控成为控股股东。子企业层面,推动商业类子企业“宜改尽改”,每年梯次推进,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200余户子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今年将17户子企业混改纳入集团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上市方面,重庆医药、重庆农商行、三峰环境先后实现A股上市,目前,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15户、发行股票17支,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3.63%,较2017年提高3.43个百分点。
此外,重庆国资系统还突出抓好推动困难企业转型脱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国有资产监管等一系列工作,推动了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
开放发展稳步推进
支撑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十三五”以来,重庆国资系统还积极推动市属国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对外开放合作中“一马当先”。
例如,在构建开放大通道方面,交运集团、高速集团、民生集团等物流运输企业发挥通道运营作用,形成了东向“渝甬”班列、西向中欧班列、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渝穗班列、北向“渝满俄”班列的东西南北铁路通道体系,常态化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实现中欧班列、长江水道有机连接,形成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重庆机场集团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2019年江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4478万人次,位居全国第9、全球第48位,航空货邮吞吐量41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1.8万架次,较2015年分别增长38.22%、28.91%、24.66%。累计开通国内外航线338条,其中国际(地区)95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增加至64条。
在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方面,重庆市属国企也取得亮眼成绩。
数据显示,市国资委监管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2019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875.52亿元,较2015年增长96%。如庆铃集团整车和零部件常态化出口日本、欧美以及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渝贸通”平台带动了全市中小微企业“走出去”。在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川渝国资系统已签订川渝国资国企“1+12+3”合作协议,收集合作项目199个;谋划实施“川渝国资国企万州行”活动,助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国资系统还以“优质股权合作+引入新项目”方式吸引中央企业来渝投资,为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增量。2018、2019两次“央企重庆行”活动共签约项目92个、金额3756亿元,第一届、二届智博会共签约项目21个、金额799亿元,涵盖航空、大数据智能化、医疗、能源、环保等领域。
主动服务民生保障
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便捷的轨道交通、全市密集的供水网络、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这些民生项目,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而这些项目背后,也少不了重庆国企的“功劳”。
“十三五”以来,重庆国企积极主动参与全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承担一批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厂、桥隧、市政道路等市级重点建设工程,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服务民生保障中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据悉,五年来,市属国有投资集团实施“市级百项重点关注项目”211个,累计完成投资2153.7亿元,占全市百项重点关注项目完成投资额36%以上;建设运营高速公路588.2公里,累计建设运营高速公路2283公里,占全市高速公路路网70%以上,形成“三环十二射多连线”高速路网格局;轨道交通开工建设136公里,新增运营里程127公里,累计运营线路9条、里程329公里,位居全国第六;新增开行地面公交线路211条,累计投运公交8725车辆,日均客运量700余万人次;建成城市道路160公里、隧道4座、立交8座、跨江大桥2座,建成马戏城、市人民医院、金洲小学等8项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完成空港佳园、碚都佳园等十多个公租房项目,面积近1800万平方米;投资供水设施及管网项目近40项,投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项。累计运营和创建了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个,年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
此外,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市属国企也走在前、作表率。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2019年末非金融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9.3%,提前1年完成中央关于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的任务;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市国资系统连续五年每年筹集4亿元扶贫开发资金用于城口、巫溪、酉阳、彭水县脱贫攻坚项目。在贫困区县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商贸物流项目170余个,完成投资172亿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组建广阳岛公司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推广运营新能源公交车1万余辆等。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