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消息,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线下培训机构资金连断裂,频频爆雷,最近的一起是——老牌教育连锁机构优胜教育,全国多所校区接连关闭,众多家长遭遇退费难题。
北京:优胜教育关门 家长遭遇退费难
10月19日,大批学生家长和老师来到北京优胜教育总部,要求退还剩余学费以及拖欠的工资。该公司于近期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总部人去楼空。
据相关媒体报道,仅北京广渠门校区应退学费总额已超过900万元。若以此估算,优胜教育的资金窟窿恐怕比想象中要大。
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唯一的房卖了交学费,从头到尾交了三四十万元,承诺随时退,最后谁都不退。
当天晚上优胜教育的创始人陈昊开直播向家长们道歉。陈昊在直播中表示,优胜教育的规模在全国培训机构中可以排到前十,在疫情期间受到很大冲击,以北京为例,疫情期间北京的营收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企业本身的决策失误,把教育教学的工作转成资金筹集的工作,培训变成筹资平台。这样它有可能很快获得很多资金,但是也可能很快资金枯竭,风险大大增加。
由于前期野蛮发展,近期监管趋严,众多培训机构接连陷入困局。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意见》,要求预付费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今年疫情期间大面积停课,更进一步导致培训机构生存艰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很多机构今年6月份,出现了现金流的问题。在2月份到6月份,全国注销的培训机构达到2万个左右,这还不是完全的统计。
新模式新体验 在线教育迎来春天
一方面是线下机构的折戟,另一方面线上机构却迎来了春天,在线课堂在打破地域边际的同时,也给老师和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团结小学,这里的合唱团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这群山里娃面对的人生第一个舞台。
由于没有音乐老师,长期以来,团结小学都没有音乐课。但由于毕节坚持实施精准推进教育扶贫,通过捐赠的交互智能录播设备,学校今年新成立了合唱团,而1000多公里外的广州帮扶学校荔湾区少年宫的李老师,为这些山里的孩子开启了远程音乐课程。
通过互联网课堂,广阔世界的种子在大山孩子的心中悄悄驻扎,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正在被打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龚顺:“互联网+”在线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途径——即使在最偏远的地区,同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传统课堂到网络授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令老师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位被屡次打断直播的苏老师,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因为对直播不熟悉,第一次上网课翻车的视频让他一夜走红。而更让老师们犯愁的是网络那端孩子们的听课效果,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初三的化学老师胥老师,因为带猫上课走红网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从教育的规律来讲,线上教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因此线上教育只是整体教育的补充。
在线教育获客成本更高 不易形成信任感
一场疫情让很多行业都开始重新自我审视,教育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教育是否会取代传统上课方式,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呢?
调查显示,2017年选择线上教育的家长仅有14%,2019年选择线上教育的家长增长到了31%,我国家长选择线上教育的偏好性持续上涨。其中,三四线城市家庭对线上教育的支持度更高。
近日,一项全球学习者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认为,教育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彻底改变。从我国线上教育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预测2020-2025年线上教育的销售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3.3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龚顺:2012年中国在线教育规模只有701亿元左右,在2019年年末,在线教育规模在3150亿元左右。疫情之后,到今年年末会达到4000亿元左右,成长非常快。
但并非所有人都看好在线的未来,过高的获客成本、技术资源占用成本,是其长期难以盈利的障碍之一。据了解,线下机构的付费用户获客成本在500-1000元,但线上机构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线上一对一机构更高达5000元-1.5万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在场教学,老师跟学生之间积极接触,获得信任的可能性更大。亲其师,信其道。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任何工具传播信息,都比直接见面所能传播的信息要少。
未来学习将通过内容与技术相互赋能与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而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方式将进一步拓展教育场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学习效率,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教育需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使用在线教育资源的时候,更多强调双师作用,线上有老师教学,线下一定有老师辅导,指导学生学习,才能够发挥作用。
原标题:知名培训机构接连关门!家长退费无门,另一类机构却迎春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