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受疫情影响,一部分线下产能转化到线上,让演出行业重现生机。
但随着演艺行业复苏,线上演艺如何保持持久生命力?在线演艺和线上演艺是替代还是互补?线下与线上内容如何整合?在线演艺的盈利点又在哪里?这些问题,随着演艺大世界在线演艺联盟成立,变得立体起来。
“宅生活”赋予“云演艺”想象空间
“我们原本计划2月3日收假回公司上班,开始今年音乐节与中小型的演出,但疫情到来了,所有人都没有准备,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原有构想的计划之中。”上周,在上海举行的“2020演艺大世界在线演艺发展峰会”上,摩登天空副总裁张翀硕回忆“艰难”时刻。当周,上海、天津等地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本土新增病例。
疫情之下的“宅文化”赋予了摩登天空新的灵感,并催生了第一个项目“宅草莓”。共有71组音乐人和乐队参演,50%的内容来自于2019年线下草莓音乐节的视频版整理。
当时同样处于茫然状态的还有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汪海刚,“那时非常担心我们是不是会断粮了,一直演出不了。”
团队除了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保持正常创作与排练外,开心麻花也做了新的尝试,将2019年拍摄的网络短剧《爱吃不吃》在某视频平台上线。
各种“宅生活”也倒逼着各大演艺集团想办法突破现场演艺的时间、空间、观演人数,为观众创造更丰富的价值。
2月17日,上海大剧院将线下的艺术课程搬到线上,“在线一刻”音频艺术教育课程正式面世。 从第一期音频节目至今,该课程的听众累计达到10万多人次,相当于5年的线下听课人数总和。
上海大剧院还整合各种资源,推出“有光就有戏”、“一个人古典”等等视频策划。其中,“有光就有戏”汇聚了7种表演艺术门类,40位艺术家在剧院现场舞台表演,60分钟的演出在24小时内的播出量达到了120万人次。
而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9亿多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5%、网络视听付费超过3.5亿元。这些数字让“云演艺”充满想象空间。
商业模式还需探索
泛娱乐付费与流量带来的广告与赞助收益,有多少流入到“云演艺”项目中,目前并没有一个统计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与长短视频平台合作的“云演艺”项目多是免费项目,即便一些内容是通过版权输出,但也是低价销售,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严格意义上,真正赚钱的“云演艺”项目并不多。
各家摸索探路中,多数观点认为,线上与线下演艺本身并不存在矛盾与冲突,更多是一种融合,但这种融合是线上的流量为线下内容的营销服务,还是形成商业模式,成为内容多元化收入来源之一?
对此,此次峰会上,嘉宾们进行了观点碰撞。
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CEO杨嘉敏认为,演出的主要收入来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是线下,但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于线上是拥抱的,可以做一些知识付费的尝试。
已做了三年线上演艺探索的北京正在上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弘提出,文化消费和经济收入相关,中国很多三四线城市经济收入大幅提升,但不一定都有大剧院,这块市场该如何进入?
他认为,可以通过线上演艺加持,逐步培育市场。“我们做的是更为小众的线上戏曲,三年,能够存活下来,就说明有希望。”程弘表示。
此次峰会上,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透露的两组数据值得玩味,一是今年七八月份的“明天会更好”音乐剧大赏采取线上直播结合线下汇演模式,线上收入超过了110万元;另外就是北京京剧院今年五六月开了戏曲上“云”先河,在现场观众很有限的情况下,线上收入达到9万元。
这给了从业者们很大信心,而演艺大世界在线演艺联盟的成立,就是致力于整合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打造专业沟通交流服务平台,探索在线演艺市场化发展的渠道路径和商业模式,推动融合发展和创新。
“目前这条路还比较艰难,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走。”程弘表示。
原标题:从“宅生活”到“宅经济”,在线演艺的蛋糕有多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