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智能化产品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城市建设中,既为经济赋能,也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个过程中,税惠红利持续为科技创新注入动能。
“自从能够刷脸进小区后,我再也不需要放下大包小包,拿出门禁卡开门了。”
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奥园社区,冉女士从菜市场买菜归来,走到小区门口,将脸对准门禁显示屏,不到一秒钟,系统就识别出她的业主身份,开启了小区门禁。
这一小小的变化,背后是科创企业一次次的技术攻坚。
作为中科院旗下专注于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新技术软件企业,成立仅6年的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从科技”),已在跨境追踪Re-ID、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打破世界纪录。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结构光人脸活体检测技术。企业供图
“我们能取得这些成绩,跟国家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分不开。”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表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云从科技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优惠政策,此外2018年以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为企业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3805万元。
他介绍,2021年云从科技预计投入研发费用1.5亿元,由于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公司税前可多列支3750万元的成本费用,全年各类税费减免预计将达4200万元。公司将深耕自主领域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推动核心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领域客户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在教育领域,智能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给孩子们带来生动的学习体验。
“这是国内第一款可以进行情感交互的益智编程人形机器人,有20种情感、24种情绪,当你发出一个语音指令,它就会像朋友一样给你回应。”在重庆星湖学校,老师给学生们演示了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启蒙教育。
这款机器人来自乐聚(重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机器人”)。作为2018年智博会签约落地项目,该公司于2018年9月7日成立,扎根重庆近三年,乐聚机器人已建成机器人创客实践基地,面向重庆及周边地区学校师生开展人工智能科普与教育服务。
在乐聚机器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财务负责人何东旭表示,不仅得益于近年来机器人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们公司是小微企业,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及时享受了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公司成立以来,共减免税费15万元左右,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精神上的激励。”何东旭表示,未来公司打算在两江新区建设机器人研发及生产基地实现落地两江、扎根重庆、辐射西南的目标。
除了教育领域,重庆亲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亲禾集团”)研发的海绵城市生态砖、叠合板等绿色建筑系列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市民生活。重庆新科国际海绵城市广场,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打造的一个微型海绵体,实现了海绵城市与商务中心的结合。
“通过这一设计,实现了海绵城市理念中的循环利用,所有系统都能全面体现。”亲禾集团资产事业部副总经理黄亚军表示,广场打造的微型海绵体,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一种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在汛期,海绵城市是防洪内涝的一大利器。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亲禾集团财务人员周盈盈表示,2020年,企业享受支持疫情防控相关税收优惠近60万元,西部大开发、增值税加计抵减等优惠政策也带来税费减免30余万元,这让企业有更加充裕的资金投入研发。
她介绍,目前亲禾集团已拥有116项专利、成立了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技术人才在全集团占比超过24%。
数据显示,2020年度,重庆有5660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197.13亿元。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税务部门将通过实施科创企业市级-区县两级定点联系制度、设置科创专窗等方式,唱好“服务曲”,把“好政策”转化为科技创新赋能美好生活的“好成效”,助力重庆“智慧名城”建设。
上游新闻记者 孙琼英 通讯员 杨燕 姜文韬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