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古代皇帝后宫的七十二妃是谁统计的?真有这么多吗
07-16 08:14:27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民间将皇帝后宫简称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这一说法只是百姓对皇帝众多妃嫔的一种想象。实际上,皇帝所拥有的妃嫔数量之多,是百姓想象不到的。

爱江山更爱美人

从古至今,皇帝纳妃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比如,华夏始祖黄帝,相传他拥有四名妃子。夏、商朝的上层贵族实行一夫多妻。帝王作为贵族的总代表,在这方面自然不遑多让。商纣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均是当时妃嫔的名代表,也常被后人说成“红颜祸水”,虽然她们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成书于西汉时的《礼记》在《昏仪》篇中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即天子除正后外,还有一百二十个妻妾,但实际数字远不止于此。《墨子·辞过篇》中描述战国时期贵族多妻之风云:“当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齐襄公则“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最狠的是秦始皇,他每灭一国,就把当地美女都送到首都咸阳来。

《史记》中写项羽火烧咸阳宫殿时“火三月不灭”,可见宫殿之多、之广,所容纳人数之巨,就这,还不包括郊区占地1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东汉时赵岐在所著《三辅旧事》中说秦始皇“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看来是有一定根据的。

2650572717_0c9d6827a044bcb9d18d49c83a4e5da1.jpg

阿房宫想象图。图源/网络

更厉害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后赵武帝石虎。后赵政权在十六国时期仅存续了32年,石虎本人主政16年。此人在史上留下的几乎全是恶名,除了残暴,就是好色。史载,他废耕地为猎场,夺人妻女三万充后宫。他还下过一条命令:全国二十岁以下、十三岁以上的女子,不论是否嫁人,都要做好准备随时成为他后宫佳丽中的一员。

最高峰出现在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同样以穷奢极欲出名。《隋书·食货志》里说他即位不久,“即营西苑,周二百里,内有海渠、沿渠十六院,院各以四品夫人住之。每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苑中,作清夜游曲。又游江都,‘从幸宫掖,常十万人’。”

大唐皇帝自然在这方面不落下风,以唐玄宗为例,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一诗中说“先帝侍女八千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后宫佳丽三千人”,都是指的他。而《新唐书》中透露,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这一数字,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实际上也是后无来者。

唐之后,有史记载的后宫人数,再未超过此数。

而“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实则源于清代。其中,“三宫”指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六院”分东六宫、西六院。东六宫分别为钟粹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六院分别是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七十二妃”分散住在这些地方。但清代皇帝可能大都身体比较弱,后宫妃嫔数量实际上并未达到这一数字,康熙不过才40多个,比前面的皇帝差远了。

皇帝为什么要纳这么多妃嫔,其中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延续皇室血脉,保证皇族人丁兴旺,但妃嫔数量弄到成千上万,那就只能用另一个理由“好色”来解释了。明代的黄宗羲一针见血指出帝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婚姻:皇帝不自由

尽管皇帝能娶成千上万的老婆,但后宫之中,皇后只能有一个。

皇帝娶后与纳妃,与普通百姓娶妻与纳妾相比,无论是规格还是程序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一现象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2650572717_2c337950437c826ea7068d2bf2b7691f.jpg

皇帝娶亲的宏大场面。图源/网络

西汉时期,由于汉高祖刘邦起于布衣,他们在选后纳妃方面没有过多的讲究,皇室婚姻极为开放和自由。比如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是名舞女,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原是其姐姐平阳公主家的一名歌女。另一个从舞女一跃成为皇后的叫赵飞燕,汉成帝被她优美舞姿所打动,夸她“丰若有余,柔若无骨”。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封建社会初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遴选后妃制度,社会上的门第观念还不强。选后纳妃,更多的是看皇帝个人的喜好。

2650572717_412f86a805215d02f4ba869a2e0f9f0b.jpg

卫子夫。图源/电视剧《大汉天子》截图

到了东汉年间,这种自由度大大降低,皇帝择偶开始有了一套比较标准的制度,比如选女定在每年秋季8月开始,年龄在“十三以上,二十以下”,相貌“姿色端丽,合法相者”。其所选“良家童女”,实则主要是官宦人家之女。

整个东汉皇帝的皇后,绝大多数出身社会上层,如光武帝刘秀郭皇后出身名门显姓,和帝的邓皇后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献帝伏皇后是大司徒窦融的曾孙女等。

这是因为,自西汉以来经过数代绵延,社会上已经形成一定数量的豪门望族。朝廷的稳定、皇帝权力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要靠这些世家大族支持才行。皇帝的婚姻已演变成维系政治联盟的纽带。

之后,皇室婚姻的政治意味越来越浓,像唐太宗长孙皇后,其父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其兄是唐初著名宰相长孙无忌;另一著名大家族韦氏的女子中,在唐朝曾出过2名皇后,3名皇贵妃。

在讲究血统纯正的大清朝,这一点尤为突出,以康熙帝为例,当时孝庄皇太后为打击鳌拜集团,一改从自己娘家博尔济吉特氏中选皇后的传统,选择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做自己的孙媳妇,目的就是联合索尼及其家族壮大皇室力量。赫舍里氏去世后,康熙立钮钴禄氏为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同样出身名门,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第三任皇后是佟佳氏,是康熙母亲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其父佟国维是朝中重臣,一等公。像西汉那样靠颜值或者舞技吸引皇帝,进而一步登天的,基本不可能了。

2650572717_327fc2e27740c5023dd79e2896486db2.jpg

赫舍里画像。图源/网络

不光是选人上自由不再,婚礼程序也非常繁琐。

按古代礼制,古人娶妻,须经“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宋代,因程序过于复杂,将其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个步骤。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结婚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盛典,所以在“六礼”的基础上,又衍生出诸多繁文缛节。

比如唐代皇帝“纳后”就包括祭告天地、临轩命使、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告庙、册后、命使奉迎、同牢与合卺等仪式。相比民间一般人家的婚嫁礼,祭告、告庙、册后等都是皇家专有的礼仪。其中,仅“册后”一节,又细化为“临轩命使、皇后受册、皇后受群臣贺、皇后表谢、朝皇太后、皇帝会群臣、群臣上礼、皇后会外命妇、皇后庙见”等多个程序。仅这一套环节走下来,一般人估计就得懵圈。

唐代的仪式和程序,基本为后代皇帝所遵循。只有清代时,采用的是从八旗子女中选秀女的制度,皇后从所选秀女中产生,问名、纳吉这两个仪式就被省略了。

妃与妾:同质不同命

皇室婚姻程序的复杂,主要体现在娶皇后上,这与民间娶妻情况颇为类似,相对来说,纳妃则与百姓纳妾一样,都简单很多,否则,皇帝光出席这些仪式就得累个半死。

从一夫多妻制的角度来说,皇后可以理解为皇帝的正妻,其他妃嫔就相当于民间大户人家的妾,二者在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别。但是妃与妾,在社会地位和待遇上,则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从社会地位来说,战国时期的秦惠文王首创,以嫡妻为王后,其他妃嫔依次称为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等。西汉初,名称上进一步规范,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其余妃嫔除沿袭秦制外,汉武帝时期又创设了婕妤、侄娥、容华、充衣等,汉元帝时又增加了昭仪。

与民间妾的地位低下、基本不享有财权和事权的境遇相比,宫中的妃嫔们均享有相应的爵位,待遇还相当高。以西汉为例,皇后以下的妃嫔分为十四级,昭仪地位相当于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相当于上卿,爵比列侯;侄娥相当于中两千石,比关内侯,以此类推,职位最低的妃嫔名为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年薪百石。还有一种地位最低没有职号的,称作上家人子,一年不足百石。

唐代,名称上有了进一步发展,皇后之下设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等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其余宝林、御女、采女依次往下排。一代女皇武则天刚入宫时就是才人级别,正五品,已经算是很高的了。她父亲武士彠奋斗了半辈子,在大唐开国之初也不过是个五品官。

而且,一旦进宫女子有了职号,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同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像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其弟卫青即被任命为大将军。汉宣帝之母王翁须原是民间一名歌舞伎,宣帝即位后,封其舅父王无故、王武为关内侯,后又分别进封二人为平昌侯、东昌侯,各食邑六千户。汉元帝和成帝时,王无故的儿子接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武的儿子官至丞相,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红楼梦》中,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后,贾府为了迎接她回府省亲,特意建造了大观园,以女为荣的心情表现得不能再明显了。相反,如果女儿给别人家做妾,作父母的脸上是无光的。

2650572717_1803ad8c04afba161ef078a64d537ab0.jpg

元春省亲。图源/电视剧87版《红楼梦》

其次,与妾几乎不可能升级为妻相比,妃的上升通道是开放的,至于能不能上升就要看运气了。其中,有的是因为皇后正常死亡,由妃进阶到后的,比如,康熙的后两位皇后,都是前一位死亡后,后一位被册立;有的是通过宫廷斗争成为胜利者,比如武则天使手段把王皇后废了自己上位的;还有的是母以子贵,像雍正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朝被封为德妃,因雍正即位晋为皇太后。

第三,从来源上看,尽管西汉时期有类似歌舞伎入宫为妃为后,但这样的现象放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还是极少数,大部分朝代选入宫的都是“良家子”,需经过选拔考试,淘汰率很高。像明熹宗时,选了五千女孩进京,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仅三百人入宫。至清朝时,不少妃嫔本身都是朝廷高官的女儿。

而社会上的妾,出身就很复杂了。像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的几房姨太太,孟玉楼是二婚,李瓶儿则嫁了三次,潘金莲更惨,先给花甲之年的张大户做妾,后又被卖给三寸丁谷树武大郎,西门庆死后还被赶出家门。所以,但凡日子过得下去,很少有父母让女儿做妾的。

换句话说,因为妃是皇帝的女人,且存在升为后的可能,所以必须至少要保证出身的清白,而妾在旧社会与夫家是买卖关系,作为一种商品,自然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悲惨世界:妃嫔们的命运

虽说身处皇宫,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妃嫔们内心的苦楚,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甚至都不如民间的妾自由快乐。

后宫佳丽三千,但只有皇帝一个男人,这些妃嫔中能得到皇帝“临幸”的是极少数,大多数女子从妙龄少女开始独守空房,一直到风烛残年。即便是幸运地得到皇帝垂青,还要担心其他妃嫔争风吃醋,由此引发腥风血雨。唐代白居易曾写过一首《上阳白发人》诗,就是以宫怨为题材——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入选,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同期的另一诗人元稹也写过一首《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说的都是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哀怨之情。即便像贾元春那样,贵为贤德妃也是满腹委屈。《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元春回贾府探亲,对着贾母和王夫人说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完,她自己也哽咽起来。

正因如此,从官宦人家到平民百姓,对选秀的热情其实并不高。两晋时期的晋武帝选良家女时,很多名门望族都让自己的女儿扮丑,以此避免被选中。明代的李翊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穆宗时期选秀情况:“隆庆二年戊辰春正月十二日,哄传朝廷取绣女,民间年十三岁以上无不婚配。霎时惟求得婿,不暇择人。”仅仅是一则谣言,就造成如此恐慌情绪,可见民间对选秀行为有多抵触。

相较于之前的朝代,清朝时汉人在这方面的烦恼要少很多。清代后宫,从皇后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子女中挑选。朝廷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长官要受到惩处。清朝还规定,宫女没有被皇上看中的,二十多岁时可送出皇宫,另行婚配,这样有进有出,后宫的宫女通常也就维持在几百人之数。

无论是帝王后妃制度,还是社会上的妻妾制度,都只是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中“夫为妻纲”的具体化,它在满足男性一己之私的同时,也把无数女性推向埋葬青春与人身自由的深渊。这一制度背后的现实,不是宫廷剧里的风花雪月,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悲哀与残酷。

参考资料:

1.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华书局1990年;

2.孔繁敏:《略论中国封建皇帝的后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3.孟华:《浅议两汉皇室婚姻的变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1期;

4.王晓辉:《康熙帝的婚姻暨感情世界》,《历史教学》200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