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长时间不睡觉会提高猝死的风险,所以说,床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古代的床是什么样子的?
远古人类时长居住在的洞穴内,为了保暖,会将杂草、树叶、兽皮铺在地上,这大致就是最早的床。在母系社会的半坡文化时期,出现了床的雏形,就是土台,类似于现今的土炕。
在《广博物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篑,吕望作榻。”
在商、周时期,床的雏形慢慢被确定下来。对比我们现代的床,古人的床有多种功能,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床上睡,但在白天,也需要坐着,或者躺卧休息,于是,“榻”被发明了出来。
榻最早的雏形是席子,换言之,在地面上铺上一张席子,就可以坐卧了,北方人一般使用草编制成席子,而南方人一般会使用竹子编制。虽说席子十分简陋,但比直接坐在地上强多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公卿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发明了一种比席子高的坐具,这种坐具比地面略高,也不算大,可以移动,这就是榻。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东西还不能称之为榻,到了西汉的时候,“榻”才算正式出现。
榻的功能和床不同,主要的功能是坐或者卧,而且它比床要小不少,也比床窄一些。榻摆放的位置也和床不同,床一般会摆在卧室,而榻一般会摆在客厅。
换言之,榻可以用来自己坐,或者招待客人。榻还有不少种类,比如风榻、短榻等等,短榻一般只能坐一个人,而风榻一般在夏天乘凉时使用。
然而,这种榻一般也是公卿贵族使用的 ,老百姓是没有机会用的,当时,老百姓大多还在用席子,只不过这种席子比之前的席子要高不少。
一般来讲,席子的下层会用较为粗糙的稻草杆,席子的上面,也就是和人接触的那一面,会用较为细软的材料,这就是所谓的“筵席”,下面的称作“筵”,上面的部分称作“席”。
有的时候,古人举办酒宴,就在筵席上置办,于是乎,慢慢的筵席就成了酒宴。除此之外,日本的榻榻米,也是从此处来的。
公元974年,南唐官员徐铉奉命到宋朝求和,徐铉能言善辩,赵匡胤辩论不过,就大怒道:“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这其中的“榻”,并非是床,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榻。
史料记载“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东汉名臣陈蕃,在做乐安太守的时候,在郡内碰到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名叫周璆,这个人虽说有才,但是十分孤傲,就连郡守亲自去请都不来。于是,陈蕃亲自去邀请,为了表示尊重,陈蕃特意为周璆准备了一张榻,周璆来了就请他坐在榻上,等客人走了,就将榻挂在墙上。
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榻十分轻巧,不仅方便而且实用。除了较为正常的榻,从东汉末年开始,还出现了一种坐具,这就是胡床。
最早的胡床记载在汉灵帝时期,“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之所以叫胡床,是因为这是胡人用的床,换言之,这并非汉民族的坐具。胡床的优势就是便携,这种坐具可以折叠,可张可合。
西晋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到了南北朝时期,胡床的逐步普及开来。
到了唐朝,坐具的高度越来越高,加之胡汉文化的融合,令胡床大面积流行。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其中的“床”应该就是后来的胡床。胡床方便携带,所以放在庭院中,这样才能看到月光。
除了日常休闲坐卧,胡床在军中也被普遍使用,东汉末年,曹操和马超开战,曹操就是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的。
史料记载“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明太祖朱元璋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大战之时,也是坐在胡床上督战。虽说胡床被广泛应用在战场上,但对于一般士兵,是没有权力坐的,能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的,大多是军队的主帅或高级将领。
除了胡床,还有一种床是由榻演变而来的,就是罗汉床。在明清时期,罗汉床的普及程度很高,罗汉床的左、右、后面都有围栏,中间开口,犹如罗汉的肚子,罗汉床因此得名。
罗汉床和卧室的床不同,罗汉床一般用作坐、卧,一般放在厅堂中,白天的时候可以坐下休息,也可以小睡片刻。罗汉床的大小,和现代的单人床类似,按照中轴对称,所以放到厅堂中,也显得端庄、典雅。
架子床在明清时候十分流行,架子床顾名思义,就是有架子的床。在明代,人们白天休息的时候在罗汉床,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上架子床。
架子床就像一个小空间、小屋子,上下左右都有围栏,前面有一个1.2米左右的口,周边的门围子,可以做成各种花纹,比如龙纹、胡椒眼纹等等,在保证舒适的同时,还可以更美观。
由于架子的保护,人在上面睡觉,不容易从床上掉下来,除此之外,到了冬天,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在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架子挂上蚊帐,防止蚊虫的侵扰,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古代“床”的演变,也是从简陋到精致,从实用到舒适,一方面要保证睡眠,另一方面则是保证美观。尽管古代床的舒适程度,远不如现在,但这不影响古人对舒适、美观的追求。
参考资料:《后汉书·陈蕃传》、《虚资治通鉴长编》、《广博物志》、《后汉书•五行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