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合肥市的俞女士将自己订婚宴的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其中包含她和未婚夫的合影,由于俞女士身材相貌都姣好,之后评论区便有人留言称其为某会所的技师,这给俞女士带来很大困扰,她不得不拿出社保缴费单和工作截图来证明身份,但依然未能完全平息被造谣后部分网友对她的身份质疑。为此,俞女士开始采取搜集证据并报警。
其实,俞女士并不是第一位因谣言受到伤害的当事人。从2020年,杭州吴女士“取快递被造谣案”,到发生于2022年年初的河北刘学洲自杀事件,每次发生类似事件,都会给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在挑战着大众良知的底线。
一些谣言制造者认为自己躲在网络之后、键盘之下,他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出事了大不了删掉评论”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存在于脑中,他们认为在网络造谣的成本几乎为零,自己只要在评论区随意发表引导性的文字便会引来关注,而针对这些留言是否属实、是否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及伤害,造谣者们从不会去关心。造谣还会衍生另外一个问题,谣言一旦产生,网络世界中,传谣便在所难免,因为大众很容易产生“无风不起浪”的想法,在很多时候,被造谣者都会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像俞女士这样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的做法值得鼓励。个人在网络上造谣生事,不仅侵害了被造谣者的权益,也扰乱了网络秩序,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针对涉嫌诽谤的造谣者,应该从多方一起努力制止他们的行为,除当事人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之外,各个平台也应该承担起审核责任,完善对造谣者的处分、被造谣者可及时举报的处置链条。监管部门应更进一步加强监管,对造成一定影响的造谣者,必须绳之以法。
上游新闻 汪璟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