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发布金融简报,称要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
一双鞋能在几天之内升值几倍,甚至几十倍,还有人相信,未来的价格会更高。“炒鞋”能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让人惊叹。人们像炒期货一样,时刻关注着它的价格走势、诉说着它的不一样的传奇。由“炒鞋”衍生的实体店、订制鞋盒、自媒体、app等周边产品,让一双鞋早已脱离了它的自身价值属性。
看上去,“炒鞋”更像是一次金融泡沫,有人甚至用上了金融工具:杠杆。在高收益、高风险并存的鼓噪下,投机者跃跃欲试。市场再次能听到那句老话:“这次跟上次不一样。”
翻看整个世界金融史,层出不穷的泡沫始终伴随着它的发展,未曾远去。无论是“炒A”还是“炒B”,每一次泡沫开始升起,又遵循着它的规律:从生到有,从有再到破灭。
但这一次次的破灭,并未让人有所铭记或反思,反而,再有泡沫升起,人们又会冲入其中,不可自拔。唯一相同的,每次欢呼于泡沫中的人们始终坚信:这次跟上次不一样。但结果是,每次都一样。
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炒兰花”、“炒邮票”,到现在的“炒藏獒”、“炒普洱”、“炒文玩”。裹挟着家产的投资者乐此不疲,直至泡沫破裂,剩下一片狼藉。
面对当前的“炒鞋”或“炒盲盒”热潮,无论投机者如何诠释它的稀缺与珍贵,但回归常识,鞋子这些都是工业制造的规模化产品之一,产品可以复制,也可以再生。每一件产品逐渐衍生成为金融化之后,它早已远离了自身价值。
投资者应当清醒的意识到,任何投资行为都要遵守经济规律,要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不要盲目跟大潮、随大流。如果不尊重常识和经济规律,蒙头参与击鼓传花,市场一定会教育那些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者,让投机者成为悲催的最后接盘者。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