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储粮黑龙江公司肇州直属库一则“禁止携带手机入库”的公告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质疑。尽管随后中储粮做出说明,但仍未能平息非议。
近年来,面对公众舆论监督,类似这种简单粗暴、急于事后遮丑遮羞的行为屡见不鲜,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急于遮丑不如亡羊补牢,正视舆论监督、做好业务监管,才是该有的姿态。
事情起因源于今年7月,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花了上千万元从中储粮直属库青冈荣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买到“水泡粮”,还掺杂着大量筛下物。随后,中储粮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调查结果,对视频中提到的“水泡粮”情况予以否认。
7月28日,中储粮黑龙江公司肇州直属库发布公告称,禁止外来人员包括购粮客户,携带手机和其他录像录音设备进入库区。结合“水泡粮”事件,这波操作被网友质疑有刻意隐瞒粮食出库作业情况的嫌疑。8月2日,中储粮官方回应,这是考虑到提货人员的安全,因而作出这一规定;已对此做法严厉批评,责令纠正。
但这样的解释,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
▲8月2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在官网就禁止带手机作出说明。图片来源/中储粮官网
实际上,与中储粮行为类似,发生舆情后制定禁止录音、拍摄、带手机等规则,杜绝信息外泄,已成为被监督单位的普遍做法;调查、反思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反而成了非重点项目。这样的做法无疑掩耳盗铃,非得无法平复舆论,反而会引发更多的质疑和非议。
公开才能公正,透明才有公信。面对舆论监督,被监督单位要做的是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公开回应公众质疑,消解隔阂和冲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阻塞言论。另外,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跟进调查相关事件,确定责任主体,查明真相,拿出一个让公众信服的处理意见,并做好总结工作,查漏补缺,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发。
在此事件中,中储粮更多的是做好排查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和监督机制。把规则制度、惩罚措施落实到位,并建立立体监督模式,做到信息透明、监督透明。此外,各地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巡查和监督工作,帮助企业在阳光运行。
上游新闻 时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