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是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曾获教育部隆重表彰,并得到新华网、《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他是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同时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信仰行路人”的发起人。
与此同时,他更是距离大学生最近,陪伴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拨开迷雾的人生导师——他就是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李青山。
6月24日,李青山接受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思政教育、辅导员的职业化问题。对于外界对其“爱唠嗑”的评价时,他表示唠嗑也有方法技巧,不止让学生听老师讲话、还让学生愿意与老师唠嗑。辅导员工作要具备心理学等方面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属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
▲李青山当选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图片来源/沈阳工业大学
从学霸到最美辅导员
李青山今年41岁,辽宁凤城人,目前担任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同时他也是该院的辅导员,带两个班级。
学生时期的李青山就是一名学霸,也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李青山的母校就是沈阳工业大学,学生时期,他曾担任学校的大学生科协主席、学院团委副书记。“学霸”李青山所带领的大学生科协还曾取得全国百佳社团的荣誉,同时也是该校当年唯一一个全国百佳社团。
采访中记者发现,李青山性格幽默,爱好广泛,与其他80后一样,除了学习和读书外,还喜欢运动,偶尔也会打游戏。李青山说:“上学时候最爱踢足球,偶尔打点足球类游戏,现在还喜欢爬山。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碌,这些运动没能一直坚持。”工作逐渐填满了李青山的生活,从学生时代唯一保留至今的爱好就是看书。而他常常看的书不是博文强记型的,而是对工作有用的书,例如学生工作、思想教育、学生心理、生涯规划等类型的书籍。
2006年7月,25岁的李青山大学毕业,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至于为何会选择成为辅导员,李青山回忆,择业时没有想过那么多的道理,更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初衷也比较稚嫩比较懵懂。原来毕业后,李青山的女朋友要求他留在沈阳工作,而他因为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简单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管学生,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就成为一名辅导员。
记者了解到,高校辅导员因为要带很多学生,工作中特别操心,岗位流动性也比较大,经常会出现人员转岗。李青山在工作多年后,曾面临转岗机会,可以调到机关处室工作。
李青山说,当机会来临时内心确实很犹豫,一方面,工作多年对辅导员工作很有感情,但离开也是当下的潮流。所以,犹豫不决的李青山找到生涯规划专家,为自己做了一次测评。测评后的各项指数显示,李青山特别适合现在从事的辅导员工作岗位。就这样,李青山在工作中逐渐探索,慢慢爱上了这份职业,想把这份职业一直做下去。
“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开个假条、统计数据,而是真正的能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李青山说,“工作12年后,我再次审视当年的想法,确实很幼稚,随着对工作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特别适合这个辅导员岗位。”
2021年,李青山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评为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
▲2018年8月2日,人民日报在第18版刊载李青山的署名文章。图片来源/沈阳工业大学
爱写作主张快乐学习
李青山还是一名爱好写作的人。
记者搜索公开信息注意到,2017年12月,辽宁省大学生在线联盟发表了他的一篇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的优秀辅导员》。截止2018年,他在校报、校园网、微信平台上累计发表文章300余篇,30余万字。
2018年8月出版的《人民日报》第18版以《理论宣讲要有“几把刷子”》为题,登载了李青山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李青山结合自己作为沈阳工业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巡讲团成员”的经历,认为辅导员要坚定信仰,做学生贴心的同行者。文章指出,大学生是有政治理论需求的,理论宣讲是每名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讲好理论则是每名辅导员应具备的本领,要真有“几把刷子”。
他主编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受到全国各地辅导员的欢迎,两次售罄,
谈到发表过多少文章,李青山心态很“佛系”,他表示自己并未对发表过的文章进行具体统计。
谈到爱好与学习关系时,李青山也给学生提出几点建议。他始终主张学生要快乐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敲门砖,部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中感到很苦恼,所以要学会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兴趣。他以自身经历举例,他也是在辅导员工作中,逐渐培养自己对这份职业的兴趣,所以在坚持学习业务知识时,就能够学得进去,所以一定要把爱好、学习、工作辩证统一起来。
▲李青山为学生讲课。图片来源/沈阳工业大学
爱唠嗑爱家访
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李青山的工作内容之一。“谈话疗法”是李青山的独有技能,外界对李青山的评价是“爱唠嗑的辅导员”。
他喜欢与学生唠家常,他提出的谈心谈话“望、闻、问、切”四步法,已在高校中示范推广。他曾在实践中成功聊出了30多名心理问题学生的心里话,也常以悄悄话形式与学生谈心。他还将谈心的经验加以总结,公开发表论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探微》。
谈到外界对其爱唠嗑的评价,李青山笑着说:“唠嗑也是有技巧方法的。”他表示,如何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愿意听老师说,并且让学生开口跟老师唠嗑,这都是技术。拉近学生距离最关键是能力,在辅导员工作中,要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从业15年,李青山已经带过四届学生,每个时代的学生特点都所有不同,沟通起来越来越困难。
李青山称,80后的学生会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时一名很有个性的学生对李青山说:“老师你别管我了。世界上有三种人,精英、败类、头上长角的人。我现在是第三种人,将来会成为第二种人。”
90后学生不再直接表达不满。一名90后学生受到批评后,在纸上画了一个李青山形象的卡通人,头上画三撮毛;而00后的学生心理有所不满时,会在朋友圈中隐晦地表达不满,并且屏蔽了李青山。
李青山说:“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在网络上能抓住学生想干什么,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放手去做。”
除喜欢与学生聊天外,李青山还经常家访。他告诉记者:“至少去过了一百多个家庭,大部分都是一些偏僻地方。”
李青山认为,家访十分重要,要全方位了解一个学生,也要看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李青山回忆,最初是因为有一年过年自己回老家时,顺便去一个学生家中家访。那一次,李青山路上翻过两座山才到了学生家里,到了之后发现手机根本没有信号。
平时这名学生回复信息特别慢,通过这一次家访,李青山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山里没有信号,这名学生在家附近一个山头上搭个小棚,平时把手机放在山上,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山一次回复信息。从那以后,李青山坚持每年都进行家访。
李青山反思:“有些困难生,老师不去实地考察,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家访,李青山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在“唠嗑”中聊出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里话。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李青山获此殊荣。图片来源/沈阳工业大学
辅导员不能只当“保姆”
从2006年毕业留校至今,李青山从事辅导员工作已有15年。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他是如何在一个岗位坚持15年呢?
李青山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爱我的学生,我愿意给我的辅导员事业注入一份感情。
李青山还表示,我们做这项事业不仅仅有爱就够了。采访中他介绍,过去很多辅导员都是靠经验来做,就像保姆一样。但是等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最爱的老师大多数是毕业设计导师、专业教师,而辅导员只不过是充当了陪伴角色。
辅导员是给学生陪伴最多的老师,但真正的老师不能仅仅对学生有爱和陪伴。现在国家强调辅导员最主要的是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还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只有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因此,辅导员要知道给学生做学业指导、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但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生存技能,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给学生注入的感情不仅要有对学生的小爱,更要有对国家的大爱,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李青山说。“只有当辅导员能给学生带来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学生才会信任辅导员,会把辅导员当成老师。”李青山说。
李青山表示,做思政工作最难的就是价值观传递,“要把别人的钱装自己兜里头,把你的想法装到别人脑袋里,这是最难的。”首先是辅导员自身专业水平要提升上去,将思想政治教育含金量落地。
他认为,如果辅导员本身不懂理论,无论对学生如何细心关爱,那也只能叫保姆式的爱。但是作为思想教育者是远远不够的,在传递理论时不能照搬原文,要将语言转换成学生爱听的方式,将故事案例、历史背景融入进去,学生才会接受。
为此,李青山坚持在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立德树人。他发起的“信仰行路人”工作室,联合省内20余所高校共同组建的辽宁省跨学校、跨地域合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成员涵盖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等35名思政骨干。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
李青山表示,希望自己可以像专业教师那样,在辅导员岗位上做到底,在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做一名“终身辅导员”。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