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从源头保护“少年的你”
2022-06-07 09:17:15 来源:澎湃新闻

近年来,看似小众的文身,正在逐渐侵蚀和伤害部分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

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要求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

明令禁止,这无疑是从源头上保护“少年的你”,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文身非个性,它关乎“罪与罚”

有观点认为,未成年人文身虽有负面影响,但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予以教育疏导,无须动用政府资源;还有的观点认为,文身仅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不宜过度干涉。这其实都小觑了文身“潮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回溯一下文身的历史就会发现,文身常常与刑罚、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先秦时代就已有“断发文身”的记载,在周代,文身是一种刑罚,在犯人的脸上刺青称为黥刑,一直到清末,黥刑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日本,17世纪后,文身被当作惩罚性的标记烙印在罪犯的身上。与传统的图腾崇拜、刑罚、辟邪等意义不同,近代以来的文身的含义发生变迁,开始与反叛的含义相结合。这是因为受到日本武士道和帮会等影响,文身演变为黑社会组织的入会标志和成员间相互认同的“符号”,且这种反叛的标签至今也依然存在。

当代审美多元包容,成年人将文身作为表达个性的方式,无可厚非。然而,对于身体和心智发展都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盲目跟风文身,可谓隐患重重。

2020年4月,江苏宿迁市沭阳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就发现,一些涉案的未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文身,而且大部分是满臂、满背的大面积文身。检察机关调查发现,文身虽然与犯罪没有直接关联,但确实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而这个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的案例,也并不是孤例。

2017年,贵州警察学院的一项针对某成年管教所283名男犯的调查发现,文身人数占比高达64%。2020年,浙江省监察机关的一项调查发现,某市检察机关受理的363名涉罪未成年人文身比重为50.51%,涉罪未成年人初次文身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占97%,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18.71%,文身低龄化趋势明显。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从这些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文身比例大,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无疑令人揪心。

未成年人文身,危害广泛而深远

未成年人文身的危害是多重的。

首先,是对身体的伤害。文身行业鱼龙混杂,文身师的入职门槛低,大多不懂医学,文身水平有限;文身损伤了皮肤,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如果创伤面积大、细菌毒力强,还会患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文身用的颜料大多是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皮炎、过敏,致使局部发痒、疼痛。

此外,文身专用的刺青颜料,含铅、铬等重金属,是诱发皮肤癌的因素之一。

其次,是对学业的影响。一是,部分学校并不愿意接受文身的学生,有文身的必须清洗,而清洗文身是个漫长的过程;二是,未成年人文身后,可能会因文身引发老师和同学的偏见,认为他们是“坏孩子”,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我国有相关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文身,文身人员无法通过公务员考核。社会上,很多职位也拒绝文身的应聘者。由于文身很难消除,盲目文身的青少年,可能在职业发展上会受到阻碍。可以说,文身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因此,有必要认识到,文身虽小,但事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各级行政机关应将推进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作为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文身行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建立内部问责制度,并开展文身行业专项治理专项行动。

当然,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家庭、学校及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社会各单位负有共同责任。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履行好各项家庭监护职责,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防止未成年人通过文身等自我伤害的方式,来疏解家庭因素带来的负面情绪;学校和社会也应当形成自觉抵制未成年人文身的社会良好氛围。

如此,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各个层面都尽职尽责,才能真正为未成年人拉起一张保护之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