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裕农资讯 > 正文
青山沃野绘新景 万州区加快特色产业升级推进乡村振兴
04-19 10:53:22 来源:万州时报

●建设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8000亩

●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32万亩

●“百万亩经果林”累计建成91万亩;“百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竣工达产,生猪产能达到105万头

●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共119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达163个,数量居全市第一方阵

游客在甘宁采摘玫瑰香橙。

春雨催生,春茶初盛,正是采茶好时节。

万州区新乡镇治华村聚缘川秀茶叶基地,整齐的茶树成排成行,或顺着山势起伏绵延、或绕着山体盘旋上升,构成一幅壮美的产业图景。村民们的指尖在茶树上翻飞腾挪,颗颗嫩芽落入篓中。“我在这个基地一年至少要挣一两万元,对我们这些年龄偏大的人来说很满意了!”村民崔晓祝满脸笑容。

“目前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有100多人,其中36人是脱贫户,能帮助他们稳定增收。”基地管理负责人何江楠介绍,随着万州“三峡天丛”公用品牌的打造,茶叶销路越来越好,这季春茶预计产值有300多万元,支付村民工资约150万元。

这是万州区特色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基础,万州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以创新开展的亮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成果、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双亮”活动为总抓手,发展百万亩经果林、百万头生态猪,实现产值“双百亿”总目标,大力推动了山地高效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施新举措,山地农业强起来

走进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万州牧润养殖场生猪生态养殖基地,一排排低架钢网床上,一头头生猪正在酣睡,自动喂食管道、步履式刮粪机、降温水帘等先进的养殖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更感特别的是,空气中闻不到养殖废弃物的异味。这是万州建设最早的一家生态猪养殖场,早在2020年9月村集体和脱贫户就获得了首次分红,赚到的“第一桶金”。

这是万州区践行“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主导和推动下,万州谋定了山地高效型农业发展方向,制定了“双百亿”工程发展目标,即围绕百万亩经果林、百万头生态猪,着力构建种植、养殖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实现产值各100亿元。

在实施过程中,创新开展以“亮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成果、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双亮”集体观摩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各镇乡和涉农街道展示各自推动山地高效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亮点,交流学习工作方法,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激发内在发展动力,推动“双百亿”工程落地见效。

在发展方式上,万州大力推行绿色生产,以在全市率先提前半年完成禁渔退捕任务为契机,建设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8000亩;应用捕食螨、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方式,全区绿色防控面积达到91.11万亩,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32万亩,使用总量实现连续5年递减,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6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全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和全市唯一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

经过努力,“百万亩经果林”累计建成91万亩;“百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竣工达产,生猪产能达到105万头,收获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培育新业态,产业链条长起来

“我们这个养猪场采用了新技术,养殖废弃物都变成了有机肥,用于村里的经果林施肥,实现了种养循环,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在高梁镇天鹅村养猪场负责人向进的指点下,可以看到生猪排到网床下的粪便不用水冲,而是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

向进算了一笔账:猪圈不用冲洗,每天节约用水40多立方米,每月节约电费1万元,减少人工工资2万余元;有机肥销往附近的茶园、柑橘基地,每年还能卖50万元以上,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

仅2021年,全区畜禽养殖企业生产有机肥6万吨,新增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2万亩。

而在龙沙镇黄金村,万州区第一个智慧猪场——重庆牧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精准饲喂、环境温控系统、自动查情、疫病预警等功能调试,预计4月底完工。作为种猪养殖繁育示范基地,届时将为全区智慧猪场建设提供样板示范。

养殖场智慧化项目负责人彭飞介绍:“项目由智慧养殖中台、智慧圈舍建设、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大数据展示中心建设四部分组成,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对生猪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降本增效,推动全区百万头生态猪项目发展再上新台阶。”

柱山祖代种猪场已经建成,饲料厂、屠宰厂、有机肥厂等后续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串联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一个集生猪繁育、饲料临盆、屠宰加工、肉类加工、冷链流畅的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形成。

万州紧扣生态猪、经果林两大主导产业,新建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良种繁育、疾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山地智能农机及农业全产业链系统五大关键领域,建成集揭榜攻关、成果推广、科研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研平台,给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实时看到生态养猪场内的画面,还能及时了解到全国生猪市场行情。”在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摸查的方式,对全区百万头生态猪养殖场生产经营进行实地摸查和数据采集,最终输出全区生态养殖大数据“一张图”,为政府提供数据和监管平台服务,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数据和生产技术服务,助力形成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打造新品牌,特色产品俏起来

万州区甘宁镇豪田玫瑰香橙果园,工人将果实摘下来,装在轨道运输车里,装满一车后自动运送到果园门口,工人进行分选打包,线上线下进行销售。

“我们的玫瑰香橙已卖了大半,销售情况不错。”豪田玫瑰香橙果园负责人赵妍熙说,在区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果园通过标准化管理,果子的品质也有所提高,产量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因有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的助力,对销售很有信心。

线上交易,线下配送;手指一点,柑橘到家。

当前,2022年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仍在火热进行中。万州会同库区11个区县已连续举办了4届,并在全市通用“三峡柑橘”品牌。

现在正是玫瑰香橙成熟的时候,万州区克服疫情、气候、市场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措施,通过电商促销等方式,千方百计畅通销售渠道,加快水果销售。截至4月12日销量达到了10.5万吨,占总产量的九成,力争在4月底5月初售完。

万州区的传统产业古红桔,今年也成为产销两旺的“金果果”。“以前红桔价格低的时候,我差点坚持不下去,现在品质上去了,价格上去了,今年1月就全部卖完了。”陈家坝街道向坪社区居民熊远祥近段时间正在忙着给古红桔树防虫、施肥,干劲十足。

古红桔能再度“走红”,得益于万州区实施的提质改良系列举措,区农业专家探索出了提质改良方法和技术标准,并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确保了优质丰产。

在品牌营销上,万州区从去年开始实施古红桔品牌营销项目。通过提高红桔收购价格,采取统一收购、分级包装、统一品牌、市场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在销售端、包装环节实施奖补,以3.6元/公斤保底收购使用有机肥并提质改良的优质红桔,倒逼业主主动提质改良,重振古红桔辉煌,树立“万州古红桔”品牌形象。

在农业产业品牌打造上,万州区坚持打好“三峡牌”,全力培育三峡柑橘、三峡天丛、三峡生态猪系列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万州玫瑰香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万州红桔获评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州“三峡天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成功进入欧盟等国际市场;万州工夫红茶获评“重庆市十大优秀茶叶茶品”“重庆市五星冠军红茶”。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共119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达163个,数量居全市第一方阵。

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万州区通过特色产业升级,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基本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普遍应用,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标题:青山沃野绘新景 万州区加快特色产业升级推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