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关注的第3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成绩出炉,中国队4名参赛选手全部斩获金牌,团队总分世界第一。他们分别是来自重庆巴蜀中学高2021届18班的张代健、四川成都七中的莫滨瑞、河北衡水中学的陈建宇以及山东胜利一中的韩昊洋。
张代健也是重庆市直辖以来首位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
7月26日,张代健从北京返回重庆,虽说经历了几天的比赛,又加上长途跋涉,小伙仍是精神抖擞。
早在第29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张代健夺得金牌,并以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入选国家队,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第32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于7月18日至23日举行,因疫情影响,此届比赛在线上举行,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名选手参加,中国考试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张代健的生物竞赛主教练王旭表示,本届比赛分为实验和理论两个部分,每场3小时。
实验考试40个大题包括四个专题,涉及微生物和微生物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物技术等,主要考察学生基础实验理论、实验分析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张代健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原本3个小时的考试,他只用了2个小时就基本完成考试。王旭笑言,“代健是一个比较沉稳的人,当我问他考得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可以’,我想,那应该就是真的还可以。”
理论考试包括55个大题,涉及动植物形态解剖学、系统分类学、生态学等。虽然张代健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比赛中,依然出现了小插曲。
“考试题目很多,而组委会提供的中文版本题干由于翻译的问题,代健理解起来反而有些费力。”王旭说,还好,从比赛前半年开始,张代健就开始阅读很多英语原版素材,于是,代健找组委会要到了英文原版试题,顺利完成作答。
张代健表示,自己的竞赛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奠基,在兴趣的驱使下选择了生物,从高中知识到大学课本,慢慢地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与迷茫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心态;最后,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状态,谦虚向学,不懈钻研。
据悉,巴蜀中学坚持“挖掘潜能,张扬个性”,是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校,是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基地校,是清华大学钱学森班中学拔尖人才培养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学校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签署共建“钱学森班”合作协议。
上游新闻记者 甘侠义 林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