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珍档 > 正文
今天,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02-19 11:25:34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青年时,他曾立志“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老年时,他多次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他,就是邓小平。

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1997年2月19日,世纪伟人邓小平逝世,享年九十三岁。

今天,是他逝世25周年纪念日。

他的一生,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作为邓小平曾经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庆与其有着不解之缘:1919年,少年邓小平初到重庆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学习,并于次年跨出国门,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征程;1949年,二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继而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建立了不朽功绩;两年零八个月后,邓小平奉调进京,从此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邓小平虽然日理万机,但始终关心重庆的建设,并先后多次来渝视察,对重庆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随着“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众多有志的知识青年聚集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之下,迫切希望找到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药方”。在此背景下,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逐渐兴起,1919年9月,邓小平与几个同乡一道从广安县东门口码头乘货船顺渠江而下前往重庆。在重庆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中,邓小平除了刻苦学习规定课程外,还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留学

1920年7月,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结束了近一年的紧张学习生活,在重庆总商会举行了毕业典礼。经过毕业考试和体检,邓小平与80多名同学获准赴法。8月27日下午3时,邓小平和赴法的同学们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庆”号客轮,宿船一夜,准备东下。28日清晨,吉庆轮拔锚起航,告别山城,扬帆东去,邓小平一行经上海再转乘邮轮“鸯特莱蓬”号前往法国。

胸怀鲲鹏之志的邓小平开始了万里远航,也由此开启了他壮丽辉煌的人生。可以说,重庆是邓小平伟大革命生涯的起点。

▲1950年元旦,邓小平在重庆市副市长曹荻秋的陪同下检阅庆祝解放的重庆市民游行队伍。

1949年,在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中,中共中央把解放西南、稳定西南和建设西南的重任交给了邓小平。他与刘伯承、贺龙一起,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率部挺进大西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盘踞在云、贵、川、康的约90万国民党武装。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8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率部进驻阔别29年的重庆。

在坐镇重庆主政西南的两年零八个月里,邓小平与刘伯承、贺龙等人一道,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坚持从西南地区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主张,成功地领导西南人民进行了政权建设、社会改造、经济恢复、民族团结、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伟大实践,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邓小平特别关心重庆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重庆工作期间,他倡导主持修建了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重庆市少年宫、枇杷山公园、大田湾体育场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让人民群众不仅打上了“肉牙祭”,还打上了“文化牙祭”。

▲1951年4月,邓小平和各界群众欢迎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途经重庆前往北京。

1952年7月,邓小平奉调进京,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从此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岗位。

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仍时刻关心重庆的发展与建设,并于1957年、1958年、1965年、1980年和1986年多次到重庆视察和指导工作。他十分关注三线建设、三峡工程和重庆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发挥重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等问题,对重庆直辖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965年11月11日至19日,邓小平视察重庆。在重庆期间,邓小平在住所召集了5次会议,主要听取三线建设工作的汇报;同时,视察参观了部分企业和嘉陵江大桥。此次视察,促进了重庆的三线建设工作。三线建设对重庆奠定现代工业基础产生了重要作用。

▲1992年,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对重庆的关怀,不仅体现在重大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改革开放后,他还多次为重庆题词,如“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杨闇公烈士陵园”“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碑铭、《漆南薰遗著选编》书名、《走向大西南》书名、“重庆机场”、《重庆日报》报头等。

▲《重庆日报》报头

斯人已逝,余音在耳

25年过去

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

依旧没有丝毫褪色

让我们从心底

向伟人再道一句:

小平,您好!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华龙网、重庆日报、《红岩春秋》、广安同心圆微信公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