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
白血病男孩玩手游花掉15万救命钱 母亲自责:孩子无知都是我的错
孩子抱着手机玩游戏并不稀奇,但花光了自己的救命钱就很让人生气了。刚刚10岁的涛涛患有白血病,母亲带着他到北京求医,可是从去年到现在,涛涛竟然在游戏上花了15万元,而这是他的救命钱。
意外
救命账户突然少了钱
▲流水单上好几笔8000元转入了“王者荣耀”的游戏账户。
涛涛出生在广州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打工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去年2月6日,涛涛发起了高烧,这把母亲赖东红急坏了。赖女士带着涛涛去了当地医院诊疗,孩子被发现EB病毒超标,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住院治疗一个星期,烧终于退了。可回家两天,涛涛的体温又上来了,接着再住院,来回折腾两个月,每次都是孩子一回家病情就立刻复发。这让赖女士觉得,儿子怕是得了什么大病。
在广州市儿童医院,赖女士第一次听到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这个词,更是第一次听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她不知道这些从没听过的事情意味着什么。在医生建议下,去年5月,赖女士带着涛涛来北京求医,先后到了儿童医院、北京军区总院,涛涛最终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三个字几乎压垮了一家人。
从发病到现在,涛涛的治疗费用已经花去了50多万元,这些钱不是跟亲戚借的,就是各方公益组织筹集来的。可上周二一早,赖女士又到医院办理相关手续,她盘算着卡上应该还剩下3万多块钱,可是一查竟然只有9000多了。钱去哪了?赖女士一下子蒙了。冷静下来后,她赶紧到附近邮局打印流水清单,她一眼便发现,光今年一月,账户上就有五六次莫名的转账,每笔都是8000块。“谁动了孩子的救命钱?!”赖女士大脑一片空白。
真相
原是孩子玩游戏花了钱
无助的赖女士报了警,民警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她特别感动。民警带着她跑银行、去邮局,各方面听说她的难处后,不管是否在职责范围内,大家都跟着一起着急,一起想办法,终于这几笔莫名被转走的8000元找到了出处,这些钱是通过微信,转给了一个叫“王者荣耀”的人。听到这四个字,赖女士彻底惊呆了。原来,这个叫“王者荣耀”的人并非盗刷银行卡的罪犯,而是病榻上的涛涛本人。
昨天,记者来到了南新仓胡同,赖女士和涛涛暂时租住在这里。大约10平方米的小屋里,母子俩窝在一张小床上。按理说,涛涛现在免疫力低下,不应该与外界接触,可院外治疗能够节省费用,保护着涛涛的只有一层薄薄的口罩。
“涛涛,你知道我手上这张钱和游戏里的钱不是一回事吗?”涛涛摇了摇头,一双大眼睛里满是无助和惊恐。涛涛看见过母亲用微信转账,他却不知道这个过程叫“转钱”。在他的意识里,还没有把钱和手机屏幕上的数字联系在一起。半知半解地学会了转钱的操作,涛涛把钱转到了自己的手机上,用于平日游戏的充值。记者查看了赖女士提供的流水清单,以及涛涛手机上的消费记录。原来从去年开始,“转账充值”就已经发生了,十几万元陆续转进了涛涛的微信,然后又以游戏充值的方式,充到了很多手游上,涉及腾讯、九游等多个公司的游戏平台。病房里没有WiFi,涛涛玩游戏全靠流量,还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网费。种种要花钱的地方,涛涛根本不知道点击一个“确定”究竟意味着什么。
无知
年幼孩童遇到各色人等
弄清原委后,赖女士向腾讯求助,腾讯第一时间了解了涛涛的情况并迅速行动,查清了涛涛账号下的充值消费记录。昨晚,赖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声音很激动,她说非常感激腾讯能理解她家的情况。“腾讯查到涛涛一共花了5万多,说钱可以退回来,真是太感谢了!”
除了给游戏充值,年幼的涛涛还在网络上遇到了各色人等。前段时间,有人在QQ上联系涛涛,说能帮他“刷段位”,涛涛挺高兴,就这么把QQ号交给对方了。对方拿了QQ账号,第一件事当然是改密码,涛涛想把账号要回去,对方开出了高昂的“赎金”。
让对方没想到的是,涛涛居然要一万就给一万。就这么着,对方陆续要了4万多块钱,涛涛都用微信给转过去了,最终QQ账号还是没要回来。
最近,赖女士在追查账目时,通过涛涛的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了这个问题。她苦口婆心地说明情况,得知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救命钱后,对方终于心软了,将4万多块钱加上涛涛的QQ账号一并还了回来。
心声
母亲请求原谅孩子无知
这么一算,被涛涛花的钱,大致追回三分之二了,剩下的钱不是充了网费就是流入了其他公司的游戏平台,一一去求,赖女士相信各方都会理解并施以援手,可眼下更担心时间长了,钱追慢了,孩子治病受影响。
在记者的采访中,赖女士一直在深深的自责,说自己没有看管好孩子。可是看着治疗中的涛涛,她又心软了,病床上没有人能够交流,没有事可做,游戏打发着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赖女士说,这件事之所以过了这么久才发觉,是因为孩子治疗白血病的费用非常高,每天银行卡账户变动的短信很多,有进有出,她又忙着照顾涛涛的吃住,就这么忽略了。“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希望社会各界能给无知的孩子一次机会。”
手记
每个沉迷游戏孩子的身后
都有一个心碎的家庭
近年来,很多游戏平台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防沉迷系统、身份认证等。
但是,年幼的孩子一旦拿起成年人的手机,似乎所有的办法都难以奏效。记者在请教教育专家时,专家们认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点:自控能力差,社交能力不强,孤僻,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的鼓励很少……网络游戏正好可以弥补他们在成就感和情感上的缺失。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比如,玩游戏达到一定的级别时,会获得一些奖励,游戏币、装备或身份、头衔。
在无法给游戏本身再加把锁的时候,我们也提醒广大家长,为了保护好孩子,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手机,对于常玩手游的孩子,要和他们讲什么叫充值。涛涛的游戏段位从青铜直奔黄金,在获得短暂快乐时,他根本想象不到,手机就像一个忘关的水龙头,流失了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和母亲心碎的眼泪。
【争议】
幼儿园老师统计家长学历 园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日前,河南焦作市某幼儿园一名老师在微信群里统计家长学历。看似一件小事,却引发家长议论纷纷。
家长们不解,孩子上学为啥要报家长的学历?咨询老师,老师也没有给个说法,这会不会是另一种“拼爹拼妈”游戏?估计这位老师也不明白在微信群里要家长报一下自己的学历会引发家长那么大的反感。但换位思考一下,家长的学历是个人隐私,随便让家长在群里报上来,的确不妥。
除了缺乏对家长隐私权的尊重外,这位老师也暴露出了一些老师都会犯的小错误。那就是忽略了家长对教育话题的敏感度。众所周知,大家对教育公平问题十分敏感。尤其是,近年来,个别学校招生和育人中搞起了“拼爹游戏”,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在获取家长这方面资料时,就要更谨慎,要注意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试想,如果这位老师能够以当面交流或者一对一私聊的方式来获取这一信息,一些家长可能不至于感到受到如此冒犯。
该幼儿园的负责人表示,“统计家长学历,主要想了解幼儿的家庭文化背景,想在开展幼儿教育时,依据家长的学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个理由并没问题。老师了解每个家长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方式。获取家长的受教育信息也更容易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很多学校,都会让不同职业和学历的家长来给学生上课,这对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把好事情办坏了,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这位老师在微信群里统计家长学历比较合适的“定性”。幼儿园想通过此方式因材施教,但的确需要顾及家长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事情看似是个案,反映出的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实施家校共育,引导家庭教育上的不专业。比如,在具体操作家校共育时,为什么不拿出“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规定来向家长说明自己行为的正当和必要性呢?为什么不和家长说明具体原因后再收集信息呢?在实施家校共育时,家长委员会等家长的组织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呢?
教育的方方面面无小事,每个教育主张都有大学问,期待一些老师能够从此事中有所想,有所思,有所进步。
【煲鸡汤】
别让你的努力,只晒在朋友圈
1
我是一个比较爱发朋友圈的人,转转文章,记录生活,回忆时,一字排开看下去,方便得很。
朋友们也喜欢发,所以大家相聚聊天时,即使很久未见,也可以根据平日网上的动态,对彼此的情况略知一二。
时间久了,朋友圈就像一个记录表,装满了我们的生活轨迹,也像一面镜子,反射着大家的点点滴滴。
但反射总不是全部。有读者就和我聊过这样的事情,她说自己在大学期间非常努力,每天半夜睡觉,看书,做事,把生活安排得很充实。但她也很焦虑,一年半了,总感觉没做出什么成绩。
我笑了:“你到底有多努力呢?和我说说。”
她发了一个奋斗的表情说:“你可以看我的朋友圈!”
我翻了,确实有熬夜读书,还赶稿件、做视频什么的,“夜生活”看着很丰富。于是想起了上高中时的我,也是每天熬夜学习,但时间久了,第二天总昏昏欲睡。后来我明白了:熬夜不等于努力。真正的努力,从来不需要表演。
每个人都在努力,凭什么你多发了几条朋友圈,就觉得一定能成功?
想多了。
2
我一直觉得,晒一下努力当然没什么不好,最起码是正能量的,可以激励别人,总比每天在网上吐苦水、无端影响别人心情要强很多。但努力也是不值得炫耀的,因为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大家都不容易,都在拼搏,这样一个常态化的行为,实在没有自夸的必要。
努力生活,是我们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很普通也很日常。我怕美化之后的努力变成一个舞台,以后每天催着我上台演出,我却从来都不是个好演员。更重要的是,表演出来的努力打动不了任何人,能感动的只有自己。
就好比你是一个演员,每天发动态说自己拍戏多用心,最后作品出来时演得还不如路人,照样会被观众吐槽。
请记住,人们也许会认你的过程,也许会认你的结果,却绝不会认你的吹嘘。
所以到现在,我已经对这种只发在朋友圈的努力完全无感了。但偏偏就是这些在朋友圈里“最努力的人”,经常抱怨自己出不了成绩。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第一,你的努力还配不上你想要的结果;第二,你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可能,这里还有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别人,都比你努力。
因为努力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熬夜也不是努力的象征,当你陶醉在感动自己的“努力”时,别人可能正养精蓄锐,第二天精神满满迎接新的工作。而顶着熊猫眼、脑袋昏昏沉沉的你,可能恰恰浪费了自己最高效的时间。
接着,你白天低效率,玩手机,补觉,拖延,浑浑噩噩,又到了晚上,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被你幻想性地包装后,变成了熬夜努力的样子。何必呢?
3
我的生活状态很简单,前一天晚上在小纸片上写好第二天的任务,不熬夜,第二天早起,集中大块时间完成任务。如果提前完成,就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看似按部就班,其实也不失为正确做事的一种方法。一惊一乍的状态,最后崩溃的,只能是自己。
关于努力,不管是大学时候,还是毕业以后,其实主线都是一样的:先找方向,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选择;找好后踏实前行,这就是踏踏实实的努力。
经常有人问:选择和努力哪一个更重要?其实都重要。先选好,然后好好做,道理很简单,不断反思提高,一直坚持,才是真本事。
每天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努力,能不能配得上我的目标?
这个方法很好用,我考研的时候就这样过来的。早上反思前一天的学习,再想想目标院校,不用别人催,动力就来了。所以说,真正的动力,是由内而外的。
对自己狠一点,效率高一点,眼光长远点,脑子灵活点,再保持一个基本的生活节奏,踏踏实实努力,就已经很好了。
想起这样一句话: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所以,别让你的努力,只晒在朋友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