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11月10日消息,在看多了类型多样的贪腐案例后,人民群众多多少少已经对腐败分子有了一定的审丑疲劳。痛打落水狗当然是一件畅快的事,但打多了激情也就慢慢褪了。
可新近赖小民的案件却又一次引起了舆论的热议,概因这位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掌门人以其“石破天惊”的违纪违法行为刷新了人们对于腐败的认知。
多家媒体的报道披露,办案人员是在几处赖小民的房产里,搜出本外币以人民币计算,共计2.7亿元的现金,2.7亿元相当于约3吨,放在一起,超过3立方米。
更关键的信息是,这还不是赖小民腐败案的全部金额,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中纪委的通报相当细致——搞政治投机,捞取政治资本;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任人唯权、任人唯利、任人唯圈,严重污染企业政治生态;理想信念完全丧失,党性原则荡然无存,擅权妄为、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生活奢靡,甘于被“围猎”……一连用了三个“特别”对此案进行定性:群众反映特别强烈、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
最新的消息又补充了一些新的细节,包括赖小民案涉及的关系人数以百计,赖案仅是金融系统反腐的一个开端,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调查周期。
单纯从违法违纪程度而言,赖小民腐败案当属于相对极端的个案,但从其腐败的性质、路径以及方式而言,此案又极具代表意义,对当前和未来反腐有极为重要的警示意义。
第一,腐败行为越来越隐蔽,网络式的窝案呈高发之势,反腐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江南长期研究廉政建设,她的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发现并彻查一个腐败案件一般需要两年左右,到2000年以后,一个官员从首次作案到最终落马往往跨时8年或更久。最新关于赖小民的报道披露,仅赖小民交代的涉案事情和涉案人,以现有力量,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调查。
第二,反腐不仅是艰难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切忌对反腐有过于乐观的估计。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有目共睹,也确实有力地震慑了腐败行为,政风为之一新,但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论调,譬如,反腐打击面过大了,让官员不敢放手做事了,还有反腐影响了经济发展了,甚至一度有“官不聊生”的说法。总之归根结底就是,反腐力度差不多了,大家都不敢贪了,可以适当松一松了。
可是从包括赖小民在内的一系列腐败案观察,仍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包括高级干部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甚至毫无顾忌、变本加厉。赖小民之外,近期被查处的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贵州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这说明当前反腐败的斗争依然严峻,还远远不到鸣金收兵的时候,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这条反腐的制度化之路还长的呢!
第三,惩治腐败固然重要,预防腐败才是根本。说白了,反腐败只是一种手段,建立一个不会使人腐败的清廉政府才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整套预防腐败的制度来实现。
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官员政声极差,但却步步高升,有的甚至一边腐败一边升官,也就是所谓带病提拔。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根本在于我们监督机制的失灵,反腐绝不仅仅是反腐机构一家的事,需要发动各方面力量进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反腐的宝贵的政策窗口期,一方面,党中央有坚定的政治决心铲除腐败分子,另一方面,人民对反腐败有着强烈诉求,只要上下一心,着力制度化、法治化的反腐建设,根治腐败就大有希望。
原标题:“赖小民腐败案”的三个沉重警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