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幸运】
女童从26楼坠地砸穿车棚 几秒后爬起自行离开!
观察者网消息,4月2日,在重庆某小区,一名6岁女童不慎从26楼坠下,之后竟自己爬了起来。事发后女童被热心群众送到医院,经诊断仅右手骨折,无生命危险。监控视频中,女孩将楼下车棚撞出一个大窟窿,落地几秒后自己撑开压着的彩钢板爬了起来,还一个人独自步行离开了事发现场。
看到视频的网友都在评论中感叹这孩子真是幸运。但这也提醒众多家长: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小孩子一个人独自放在家中,以防意外发生。
观察者网 @卡恩啦啦啦不
【真迷信】
房地产商为“求财运” 澜沧江边和山上放生40公斤蛇
北京头条客户端消息,4月5日晚,一条有人在澜沧江边放生蛇的消息刷爆了云南省景洪市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据景洪市政府新闻办最新通报,将蛇放生的岳某购买4袋共计40公斤蛇,在澜沧江边放生一袋,其余三袋蛇在菜阳河方向山上进行了“放生”。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了解到,放生者系一黑龙江男子,在景洪市做房地产生意。其此次之所以购进并放生大量蛇,为的是祈求获得财运。
据景洪市人民政府新闻办4月6日发布通报称,经调查,该批蛇系岳某花5000元于4月2日向广东佛山经营者购买了约40公斤蛇,分装4袋通过班车运至景洪市,之后又花11000元购买了罗非鱼、鳝鱼、泥鳅,邀约5人于4月5日下午17时在景洪澜沧江边“放生”,当时在江边只“放生”了1袋蛇和其它水生生物,剩余的3袋蛇当晚被运至菜阳河方向山上进行了“放生”。
西双版纳州森林公安局新闻办主任常宗波4月6日告诉北青报记者,4月5日傍晚,有景洪市市民发布网帖称有人在澜沧江边违规放生蛇。“澜沧江是我们当地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而且临近傣族泼水节,澜沧江周边都会有大批民众到此参加活动,所以我们紧急出动,尽最大努力捕回违规放生的蛇。”
常宗波向北青报记者透露,此次放生蛇的男子岳某是黑龙江籍人,放生属个人行为。“他在我们当地做房地产生意,放生蛇主要是为了所谓的求得财运。”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景洪市当地,此前曾出现过违规放生动物的情况。当地部分商人为求财运会选择蟒蛇或乌龟等动物进行放生,但像此次一次性放生40公斤蛇的情况实属罕见。
当地通报显示,4月5日22时,景洪市森林公安局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两处“放生”点,对“放生”蛇进行搜寻捕捉。4月6日上午,市森林公安局联合州、市渔政部门分别在水、陆区域继续搜寻捕捉,并邀请州林业司法鉴定中心专家对捕捉到的“放生”蛇进行鉴定,初步判断为无毒幼蛇。常宗波介绍,加上自愿报名寻蛇的市民,现在有超过一百人在两处地点寻找被违规放生的蛇,一旦发现新目标,都将第一时间通知森林公安进行处理。
目前,违规放生的男子已经被当地公安留滞,待林业部门专家对蛇的品种、是否有毒、是否涉及国家保护动物或“三有”动物等情况完成鉴定后,公安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真有毒】
男子被同事咬了一口,竟差点要截指!
杭州日报消息,你有被猫狗咬伤的经历吗?大家都知道,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后,首先要去医院清理伤口、打狂犬疫苗。但如果被人咬伤了,又该怎么办呢?
最近武汉的周师傅就因为一次意外,手指被同事咬伤,竟然差点要截指!这究竟是什么回事?
手指被同事牙齿撞破一个小洞!
据52岁的周师傅介绍,事情发生在公司同事的一次聚餐上。当天酒足饭饱后,大家聊起工作上的事,不料几个同事突然发生争执,后来索性动起手来。
周师傅上前劝架,右手拇指不小心被别人的牙齿撞破一个小洞。虽然流了点血,但伤口不大,他到附近医院进行消毒包扎后,便没再当回事。
严重感染,差点要截指!
然而,十多天后,周师傅发现自己手指肿得越来越厉害,就去药店买外用药涂抹,可当药师看到周师傅的手指后,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当天下午,周师傅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科就诊。
“接诊时患者大拇指红肿得像个粗大的胡萝卜,手术切开看到拇指内部组织全部烂空,软组织切开后,里面全是脓,连骨头也‘感染’了,若再不及时彻底清创,很可能截指。”该院手外科主任邢丹谋说。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邢丹谋和同事为周师傅进行了三次清创手术,手指的局部组织才慢慢好转,幸运的是,周师傅最终保住了手指。
被人咬伤千万别大意!
只是手指被牙齿戳个小伤口,
竟会感染甚至导致截指?
想到这两个月的经历,周师傅仍然后怕不已。“某种程度上,被人咬伤可能会比被动物咬伤,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且在伤口的处理上,比单纯的动物咬伤还更复杂一些。”邢丹谋介绍称,该科室几乎每个月都会接诊到被牙咬伤导致手部感染的患者,这个月更是收治入院了3位。
小贴士
被人咬伤需对伤口进行彻底消毒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皮肤擦伤的情况,其实不用太担心,小伤口的处理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处理伤口,尤其是我们身上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果擦伤一定要注意护理,如果不好好处理的话很容易留下红斑和疤痕。所以,不要以为伤口小就没事,我们也要认真的对待。
据医生介绍说,人的口腔内细菌有上千种,有阴性菌、阳性菌,也有厌氧菌,菌群复杂处理起来很困难。所以被人咬后,不论伤口大小、深浅,必须去就医,而且人咬伤的伤口是绝对不能缝合的,因为口腔中的厌氧菌会在密闭的环境中生长,造成伤口恶化及感染。所以在所有咬伤中,人的咬伤是更严重的。
被人咬伤,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吗?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人认为被人咬后无所谓,也没有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所以就容易出现伤口感染。
医生表示,被人咬后一定要立刻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虽然人和动物咬伤,都会存在异体蛋白的感染,但在处理被人咬伤的伤口时,要特别注意感染问题,因为如果施暴者自身带有传染病,例如肝炎、艾滋、梅毒等,都可能通过咬伤的伤口传染给受伤者。
因此被人咬伤后无法确定施暴者是否携带病毒,最好到医院打破伤风疫苗,防止伤口感染。另外,保险起见,被人咬伤后也要打狂犬病疫苗。
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咬一口,通常情况下都只是一个牙齿印,或者轻微的皮肤破裂,并没有较大的创伤。因此,幼儿园里面小朋友直接的咬伤一般都是常规处理,但是如果家长实在放心不下,也可以选择注射狂犬疫苗。
【煲鸡汤】
会换位思考才是情商高的表现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是员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不近人情;可当你是老板时,却觉得员工太不负责任,缺乏执行力。
当你是顾客时,去菜市场买菜,为了一两毛钱跟商家争得脸红耳赤,觉得商家太黑心了,唯利是图;可当你是商人时,看到顾客为了几毛钱不依不饶,就觉得顾客太计较,太吝啬。
当你为人子女时,总觉得父母太专制,什么都要管;可当你为人父母时,就觉得孩子太叛逆、不听话、不懂事。
这样子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们身处不同位置时,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总认为自己的道理才是道理,总认为自己看不惯的人就是世界上十恶不赦的坏人?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抑或身边的人太过讨厌,这无非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可以说,换位思考,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更是人际交往的一大法宝。
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受别人的难处,理解别人的不幸,体谅别人的不易,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善良。
换位思考,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上,懂得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仅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自己还能收获一方净土,赢得别人的欣赏和尊重。
有一位婆婆,成天闷闷不乐,经常跟邻居抱怨说自己的儿子命苦,娶了一个懒老婆。
“我那个媳妇啊,好吃懒做,每天日上三竿才起床,什么家务活都不干,每天早上还要我儿子把东西拿到房里给她吃。”
邻居反问她,那你的女儿嫁得还不错吧?
这位婆婆说道:“是啊,过得很幸福。婆家对她很好,什么活都不用干,每天睡到大中午,女婿还会很贴心地煮好东西送到房间给她吃呢!”
试问这样的婆婆,你会打从心里尊重和敬爱她吗?每一个嫁进门的媳妇,都是别人父母心头的宝贝闺女。
很多时候,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罢了。
与人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体谅。
我想你或许还听过盲人打灯的故事。
一个盲人走夜路,手里总提着一盏照明灯笼。人们很好奇,便问他:“你自己都看不到,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很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思维换位思考,是一种多么博爱的胸怀和境界呐!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遇到事情,多为别人着想,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着想。一个人身处的位置,便决定了他看世界的维度。学会位置换位思考,便意味着别总在自己的位置看别人,要多在别人的位置上看自己。
人与人走近,需要换位思考;心与心贴近,也需要换位思考;情与情浓厚,更需要换位思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一位叫做克林顿的著名企业家,在换位思考这一点,他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有90%的中小企业都纷纷倒闭了,而克林顿的齿轮厂也濒临倒闭。在这危难之际,克林顿想找一些老客户、老朋友出出主意,帮帮忙,于是就写了很多信。
可是,等信写好了,克林顿突然意识到自己连邮票都买不起了,那别人肯定也不舍得花钱买邮票给自己回信。于是,他变卖了家里的东西,买了很多邮票,在向朋友寄信的时候,顺利附上两美元,作为回信的邮票钱。
朋友们都被这2美元感动了,想起克林顿的种种善举,纷纷伸出了援手。
你说这2美元有多贵重?我说它是无价的。
人,永远都是相互的。你为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替你着想;你帮别人渡难,别人才会给你支援。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说过: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一个相处舒服的人,往往都懂得换位思考。因为他们心里装着别人,能够心平气和理解和接纳跟自己不太一样的人,跟这样的人相处起来,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换位思考,不仅是一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贴,更是一种待人以善的高情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