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消息,一则悬案,终有进展。“潜逃多年终落网 福州‘弑母案’嫌疑人被抓”(4月26日财经网)。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报道标题。网络传播语境中,此案已是“北大学子弑母案”。
有咬文嚼字的,从更精准的字义和法理角度较真:比如,说“弑母”就是定性。在没宣判前,虽现有证据显示受害人儿子吴谢宇嫌疑最大,且除非另有重大未披露隐情,否则凶手几能锁定。但,法理上,却只能是嫌疑。再者,吴谢宇辍学肄业,非应届学子,又非毕业生,只是曾在北大上过学。“北大学生涉嫌杀母”表述更精准。
此前的通缉令
但,这还不算离谱。网上流传最广的,是一篇再次被营销号翻出蹭热度,完全臆测的多年前自媒体旧文。转评赞轻松好几万。但“破案长文”路数,却和日前“少年跳桥自杀事件”后被痛斥的“吃人血馒头”的胡编妄测大法,十分相似。
某些论断,语气肯定得仿佛作者坐在车内,全程目睹,但实则全文“推测”。虚设标靶,集中猛批,迎合情绪。如果事实不存在,那表错情不光尴尬,这种恶意引导收割流量也实可鄙。此案亦然。
有些事,除当事人,无人能还原。警方都只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此案也是母子冲突,但不少妄测都只集中在“母亲病态教育变态控制”上。说得有鼻子有眼,宛如亲见。在权威信息公布前,那些致力于将受害人“部分污名化”的吸睛之选,十分不得体,甚至有些卑劣。
而若无实据,这种对受害者的无端妄测攻击,不啻二次伤害。比如,那个撰文“破案”的,言之凿凿“偷渡海外”,在“三年未出国”的事实面前,被啪啪打脸。但无数网友甚至连今儿新闻都不看,就忙着沉溺在“神探旧文”里附和感慨——这又回答了为何网上充斥各种瞎猜胡编烂文,也反证想收缴“智商税”是多么容易。只需迎合,耸动,齐活儿。
原标题:不负责的妄测,无异于二次伤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