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患者在北京确诊肺鼠疫的消息持续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官方消息发现,今年9月甘肃曾报告1例鼠疫病例,患者感染败血型鼠疫后死亡。近年来,多起鼠疫疫情与旱獭有关。
今年9月甘肃一患者感染鼠疫死亡
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文指出,目前鼠疫在我国已非常少见,但并没有绝迹,近些年一直有散发病例发生。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通报的传染病疫情数据,今年1至8月,全国鼠疫病例的发病数和报告数均为0,直至9月零的纪录被打破——当月全国鼠疫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为1。
官方信息显示,这一病例发生在甘肃。据甘肃省卫健委官网消息,今年9月,甘肃省发生鼠疫1例,死亡1例。9月27日,甘肃酒泉市阿克塞县报告1例疑似鼠疫病例,29日确认为败血型鼠疫,酒泉市立即启动鼠疫控制预案三级应急响应,疫情得到及时扑灭,10月6日终止鼠疫控制预案三级应急响应。
近年多起鼠疫疫情与旱獭有关
此次北京确诊鼠疫的患者因何感染,目前尚未得知。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已派出国家级专家赴内蒙古自治区指导当地开展病例溯源工作,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人间鼠疫疫情,有多起和旱獭有关。例如,2014年7月,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石包城乡鱼儿红村一名牧民在放牧时误入国家判定的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感染败血型鼠疫继发肺鼠疫死亡。
更早之前,2012年9月,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村戈乡村民达某在放牧过程中发现一只死亡旱獭,回帐篷后与其他村民剥皮食用,感染腺型继发败血型鼠疫死亡。
此外,2010年6月,甘肃酒泉阿克塞县阿克塞公路一名41岁维修工人因在工地捕食旱獭,感染腺鼠疫继发败血型鼠疫死亡。
旱獭,俗称土拨鼠,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也可感染鼠疫。
今年6月,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在猎捕、贩运、加工、储存、销售旱獭和其他染疫动物及其制品过程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微创口等途径感染鼠疫的风险极大。1958~2018年,甘肃省共发生人间鼠疫32起,发病71例,死亡44例,80%以上的人间鼠疫就是直接接触旱獭感染。
【链接】
2009年-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甲类传染病中鼠疫发病、死亡报告数据:
2019年(截至9月),发病数1,死亡数1。
2018年,发病数0,死亡数0。
2017年,发病数1,死亡数1。
2016年,发病数1,死亡数0。
2015年,发病数0,死亡数0。
2014年,发病数3,死亡数3。
2013年,发病数0,死亡数0。
2012年,发病数1,死亡数1。
2011年,发病数1,死亡数1。
2010年,发病数7,死亡数2。
2009年,发病数12,死亡数3。
原标题:今年9月甘肃曾报告鼠疫病例,近年疫情多起和旱獭有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