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券成了热门话题。
最惹眼的莫过于南京,其面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消费场景包括餐饮、体育、图书等七大类,旨在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推动服务业的全面复苏。
除南京以外,河北、辽宁、济南、杭州、宁波等地也推出了金额从几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重点鼓励文旅、餐饮等消费。
这样做,能拉动消费吗?
一
截至目前,派发消费券的地市不在少数。
山东济南一马当先,于3月2日推出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可在景区、旅行社、影院、演艺场所、书店等场所使用。
此后,辽宁、河北、浙江等省份均在全省范围印发文件,其中辽宁和浙江发放文旅消费券,河北发放体育消费券。
3月13日,江苏南京推出了力度空前的消费券方案。其消费券总额为3.18亿元,包括七大类。其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三类消费券,按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四类电子消费券共计5000万元,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且不限户籍。
杭州某地消费券情况介绍,图源人民网
二
发放消费券,在国内不是新鲜事。浙江杭州曾在2009年派发消费券,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本地一些外贸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造成的消费受挫。
2009年,杭州发放了总额为9.1亿元的消费券,市民持券可享受市属电影院、剧院、旅游景点的门票五折优惠,购买本地产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商品,为宽带上网、数字电视、公交卡进行充值,或在超市购物。
当地消费券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市民消费券工作简报》显示,这些消费券,有76.78%流向了联华华商、物美、欧尚等超市,供应了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这诠释了消费券的应有含义:当经济不景气导致社会消费明显减弱时,用于提振消费能力。
在疫情冲击下,有人失去工作,有人减薪或几个月没工资可领。用消费券补贴这部分人的收入不足,保障其生活必需品消费,很有必要。
北京某超市,市民购置蔬果,图源人民网
三
如今,各地派发消费券,多半不是为了保障特定群体民生所需,而是希望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疫情中明显受到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伴随复工复产推进,消费能否提振,是短期内中国经济能否恢复、步入企稳轨道的重要因素。
对于消费券在刺激经济方面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认为:“消费券的确是短期内促进消费的手段,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消费指标的边际变化是有限的,未见得实施短期刺激政策后能立竿见影。”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则认为,消费券不一定能带来消费增量。“人们本来就要消费,消费券不过是部分代替了人们使用现金。就引发的消费需求来看,差别不大。”
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相信,消费券的发放会对消费产生一定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如何。但是只要疫情还没过去,聚集性消费就有风险,当人民生活恢复正常,消费才能真正恢复。至于对购车提供消费补贴,因其不具有聚集性消费特征,或对拉动消费有一定效果。
如何提振消费,是稳增长的重要议题。但是,消费复苏离不开消费能力的提升,后者与居民是否拥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有关。从这个角度讲,推进复工复产、防止企业大规模倒闭、充分激发生产力,让大家有活干、有钱挣,可能是比发放消费券更迫切的需求。
原标题:【岛妹说】今天你用消费券了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