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消息,广东广州,黄埔大学;浙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山东济南,中国空天信息工程大学……
这些名号响过985的大学,都是在筹建中的“后浪”,未来将成为中国高校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过去一年来,高校领域不断传出筹建消息或有最新建设动态,据第三方机构不完全统计的就近40所,如此密集地在各地涌现新大学实属罕见。
不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突破3000所,中国高等学校的总量与需求,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基本的平衡。
筹建
东方理工大学,这所筹办中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消息一出,就被拿来与西湖大学相提并论。
1月13日,宁波镇海区政府官网公布的《区政府2020年12月份工作总结》明确提到,推进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及相关产业落地工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的总量与实际需求,已经达到了一个基本的平衡,除非能够建出更高水平的大学,否则新建大学的需求不是太强。
浙江这个2020年GDP总量全国第四的经济强省,只有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三所“双一流”,高等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并不匹配。
同处长三角的江苏和上海,均是高教重镇。安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但除了同样拥有“华五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也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两所“双一流”作为支撑。
更何况,浙江高教的半壁江山,是浙江大学凭一己之力撑起的。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大学高居全国第3,宁波大学仅排第75。浙江高校共有44个A类学科,浙江大学就占了39个。
除了位于宁波镇海的东方理工大学,杭州余杭区正积极筹建中法航空大学,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开展的合作。
近一年来山东规划筹建的新大学也有不少,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位于青岛,中国空天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位于济南。
与同在华东的江苏、上海相比,山东难称高教大省。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永海曾指出,山东省大学山多峰少、水平不高。
截至2020年6月30日,山东省共有70所本科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只有3所“双一流”。针对高教上的薄弱,近年来山东采取了在各地成立新大学等一系列动作。
拓展
上海坐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4所“双一流”,高教资源不可谓不丰富。
不过,在即将开幕的上海两会上,有五位政协委员计划提交联名提案,建议“上海应该尽快增办若干所新大学”。
提案认为,在新建大学方面,上海可以参照广东模式,按照高起点的方式来进行。即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源,通过办分校或者合作办学的方式,建设学术和教学水平一流的新大学。
广东经济全国领先,然而广东省仅有5所“双一流”高校,被笑称“沿海的高等教育荒漠”。位居四大一线城市,深圳连一所“双一流”都没有。
1月22日,广州市黄埔区一届七次党代会召开。会议期间,黄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通过审议正式出台。其中提到,加快筹建黄埔大学。
纵观筹建中的新大学,大多落地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尤以广东为最,根据软科统计的近期传出筹建消息的学校名单,近40所新大学中有多达14所位于广东。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现在已经进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时代,地方办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东部地区已经实现区域现代化,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因此东部有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创办新大学的资金主要来自地方,东部密集办大学是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必然结果。
在这股浪潮中,香港高校加速“北上”。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落地,香港高校近几年也加快了“北上”办学的步伐。
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对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到2035年,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
公开信息显示,已有5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披露了5所香港高校的落地进展或意向,分别为广州、东莞、佛山、肇庆和深圳。
提质
大学实力不在名号响亮,即使是985高校,校名直接冠以“中国”、“中央”等的也是少数。
2020年11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发言中建议将康复大学定名为中国康复大学。
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等代表中国的惯用字样,教育部《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已有规定,以拦阻高校起校名贪大求全的倾向。
针对东方理工大学的叫法,有网友调侃这名字太小了,叫东亚理工大学或者亚洲理工大学,实在不行就叫国际理工大学、宇宙理工大学,看这名字多大气,方才彰显举办者的壮志雄心。
抛开校名的争议,新建大学也有它的合理性。
储朝晖认为,山东、浙江、广东这样一些省份新建大学,主要是跟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地对于更高品质的高等教育需求有一定的相关性,它的生源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范围内去吸收,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应该给它们一些空间。
2019年广东省本专科在校生人数205.4万,高于江苏的187.4万人,不过广东省2019年在校研究生数量仅为12.96万人,大幅低于江苏省的21.5万人。在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上,广东高等教育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当然,新建高校要强调品质,主要看质量是不是有提升,以及办学方向是不是有创新,如果是简单的重复或替代,储朝晖认为就没有必要。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跨入普及化的门槛,未来仍有一段提质的路要走。
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那么是对现有高校做强存量为优,还是对新建高校做大增量为优?
周光礼认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把存量做强,但不影响新建高校。把存量做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制单体大学的规模,降低生师比。
现在中国大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偏大。我国本科高校平均规模超过2万人,美国平均规模不到5000人。我国出现一批规模超过5万人的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偏低,因为生师比太大。
周光礼指出,新建高校必须严格落实高等教育的国家标准,防止大量野鸡大学出现,防止高等教育的浮夸风、大跃进。
储朝晖认为,从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来看,未来中国大学要真正走向世界,最关键的还是管理体制上的改变,体制上的创新比数量上的增加更具有关键性。
如果体制没有变更,仅仅从数量上去改变,那么大学依然是有一个天花板难以突破。
原标题:校名响过985,中国新盖大学有多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