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消息,今年国庆期间,两则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一则视频显示,几名男子在一台充电桩前大打出手,其中一名男子紧紧抱着充电枪不放,为避免充电枪被抢不惜躺倒在地上。另一则短视频中,在高速堵车途中,驾驶员担心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撑不住,不敢开空调,坐在路边乘凉。
他们这是怎么了?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对于电动车出行而言,高峰堵车不是最绝望的,绝望的是车没电还没处充电,将近20台车排队等4个充电桩,能体会那种感受吗?”
比堵车还尴尬的是在高速上没电了
市民陈先生近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国庆期间,他途径滦县服务区、卢龙服务区、北戴河服务区时,发现充电桩都存在设备故障没有及时维修的情况,令他这次出游“憋了一肚子气”。
陈先生介绍,今年十一假期,他开着新能源车从北京回老家(距离约330公里),电力显示可以开约400公里,其实路上应该是够用的,可以不充。但比堵车还尴尬的是万一高速上没电了,保险起见想还是充一次,“不过我路过3个服务区都发现每个服务区的充电桩都有一个坏的”。
陈先生认为,充电桩个别坏了可以理解,但是否可以在“e充电”APP上提前显示,让车主能节约时间少开“冤枉路”。
他还建议节假日高峰期,高速服务区和国家电网等相关公司可以就充电桩集中进行一次体检,确保每个充电桩都能正常使用。此外,还应在充电桩上显著位置标明维修电话,及时组织人员维修。
中商产业研究院近期撰文指出,“找桩难”“充电排队时间长”,对新能源汽车车主来说大多是绕不过的坎儿。尤其是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充电难的问题愈加突出。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不同区域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两极分化的情况,虽然部分地区充电桩利用率高,而有些地区的充电桩则沦为了“僵尸桩”,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车桩生产企业较多、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充电桩生产标准不统一,使得不少充电桩与电动汽车存在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
车桩比约3:1
近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和接受度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充电桩需求急剧攀升。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59%,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56.52%。10月1日当天,高速公路充电量是平日的近4倍,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充电基础设施要求更加完善。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2015-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车桩比由7.8下降至3.5。而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我国要求到2020年建成480万台充电桩供50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与发展目标相比,车桩比仍有较大降低空间,充电桩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98.5万台。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10.5万台,同比去年增加52.3%。而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截至今年九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78万辆,车桩比例约为3:1。汽车分析师张翔分析认为,虽然还没有达到1:1的规划,但我国充电桩一个桩对应三辆车充电的比例不算少,但眼下的问题在于充电桩分布不均,大多数充电桩利用率较低,无法盈利。
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抗抗则认为,电动汽车爆发增长的2021年,可能是考验“车桩比”最严峻的时刻。
“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趋势不会改变”,张抗抗进一步向记者分析。他指出,在2019年,中美两个汽车销量大国的电动车渗透率仅为4.9%与2.1%。而今年“画风突变”。自3月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月销量一直保持在20万辆的高位之上,1-7月之间的新能源渗透率已达10%,特别是7月的渗透率接近15%,8月已攀升到17.8%。
“我自己也曾遇到过两次充电排队,一次是清明节最后一天,从河南回上海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约15分钟,原因是一位车主希望充到100%耽误了太多时间,还有一次是国庆从上海去石家庄,在河北的服务区遇到25分钟的排队,同样也是一位车主想充满电,最后3%的充电功率低至2kW了。”张抗抗告诉记者。
张抗抗认为,电动车的销量与保有量增长过快,对现有的老旧充电桩造成压力,是今年国庆期间高速服务区内充电桩排队的主要原因。
头豹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充电桩“互联互通”是提升充电桩用户便利程度和完善社会充电网络的关键途径,包括充电接口的互联互通、充电交易结算的互联互通和充电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2018年9月,国家电网宣布旗下车联网平台与南方电网智能充电服务联通。同年12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程度。2019年下半年,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等联合设立联行科技,并推出互联互通的运营平台APP——联行逸充。伴随着充电桩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入,互联互通有望进一步践行。
原标题:新能源车假期高速充电难:有的是“僵尸桩”,车桩比3比1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