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重庆老城现存最后一座衙门——巴县衙门旧址将启动保护修缮
01-08 20:49:22 来源:上游新闻-慢新闻

巴县衙门旧址保护修缮效果图(由渝中区提供)

今(8)日,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从渝中区获悉,日前,有近300年历史的巴县衙门旧址保护修缮方案已完成,将启动相关修缮工作。据悉,将以原建筑形式、原建筑材料、原建筑工艺为保护修缮原则。

巴县衙门旧址石牌

这是重庆老城保留的最后一座衙门,不久的前来,将以崭新面貌与市民见面。 

几间老房子,曾是衙门的衙神池

关于重庆老城门有句民谚: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

位于今天渝中下半城解放东路的太平门内,就有当年的老鼓楼遗址,背靠金碧山(今人民公园所在山梁),附近就是当年重庆衙署的集中地,包括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三大衙门就在这一带。

除了政治中心,这一带还有当年的县文庙、县学以及白象街、四方街等繁华之所。因此,这里曾是重庆城的“解放碑”,名副其实最热闹最核心的地方。

历史就像树叶,曾经一层一层覆盖的瓦砾,如今又一层一层剥开、清理。那道高大巍峨的太平门在2013年“重见天日”,发现时只剩破损的门洞和残缺的城墙。如今道署、府署已不在,在解放东路一侧,一座古代高台建筑基址之后还留存了几间青瓦铺面的老房子,那就是残留的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巴县衙门旧址。

从凯旋路下来,沿着解放东路走,在道路里侧,围墙之内,紧邻一片蓝色塑钢棚的小巷往里走100米左右,几间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便是巴县衙门旧址。如今这一片还叫巴县衙门社区,蓝色塑钢棚下是前几年发现的国家级文物——老鼓楼衙署遗址,发掘的宋代高台建筑基址由几百年前的条石和砖块垒成。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那座高台建筑基址曾是南宋名将余玠的帅府部分建筑,到明清时,上边有角楼,放置当时的计时仪器。

要不是有人提醒,巴县衙门很容易轻易错过。几间老房子像风雨中拄杖行走的老者,感觉风一吹就会倒,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派与风光。旁边用脚手架撑起的砖木结构民房之所以还在,据说就是为了支撑这几间老房子。

青石与木柱已被岁月风化

不过老房子很“讲究”:四柱三开间,悬山屋顶,小青瓦铺面,墙面抹灰,房屋两侧和背面有封火墙。房子的基石上,还依稀可见古人精心雕刻的花瓶、花卉浮雕。抬头间,部分撑拱、挂落、雀替、驼峰等雕花木构件保存完好,木质构件上仕女、武士、雕花、神兽仍清晰可见,部分表面镏金还熠熠生辉,似乎又看到了衙门当年的气派与威仪。

房门紧锁。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屋內正堂装有贴金箔的照面雕花枋,有人物、山水、花鸟等雕刻。“根据《重庆府志全图》推测,这几间老房子可能为巴县衙门的衙神祠,供祭祀所用。”上述负责人表示,后来又作为巴县衙门捕厅衙门的部分建筑。

时光荏苒,这几间老房子后来还做过邮电招待所、企业厂房和居民住房。 

最“牛”县衙,3个院落20多间房

精美的雕花

古代的重庆城是三级衙门所在地,巴县是国内一等大县,那时重庆府城与巴县县城同为一城,巴县衙门在重庆府衙的眼皮底下,巴县故得“首县”之名。

据《巴县志》记载,“旧在重庆府治右,依山东向。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六年(1667)知县张冉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王尔鉴重修。”这样的“首”县,县衙究竟多大?

在“衙门”边守了好几年的看门人卢先生激动地给记者比划,当年巷子左右两边都是巴县衙门的地盘,包括旁边在建的学校。“你进来的巷子就是当年巴县衙门的中轴线所在。”

立房柱子的石墩

在清代张云轩绘制的《重庆府治全图》上,我们可以一窥当年巴县衙门的全貌。当时的巴县衙门建在川东道和重庆府衙门之间,虽然是基层衙门,却修有常规的大堂、二堂、三堂,同时还外修了一道仪门,用以发布告示,增加官府威严。在平面布局上,20多间房围成3个四合院,形成了巴县衙门的大堂、二堂、三堂。

其中大堂3间,中间大房子足有200平方米,有六柱4根,是县太爷审案的地方;二堂同样是3间,是县太爷处理外事的地方,有两列厢房与二堂相连的是三堂,是县太爷的生活起居之所。

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知县王尔鉴重修时由于过于豪华,最后被罢免“下课”。对于这段历史的真伪我们无从考证,但论建筑规模,巴县衙门堪称当时最牛衙门。 

一部巴县档案,记录159年历史

宋代高台与榕树一起述说逝去时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时巴县衙门行政设施齐全,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以及花厅、签押房等。可以想象,近300年前,巴县衙门外,从太平门进城的商旅,衙门口拿着状纸等着吿状的市民,以及高坐于堂上的县大老爷,坐北朝南,居中而治,门庭若市,一派威严。

衙门后墙缝里长出黄葛树,展现着无穷生命力

再恢弘的巴县衙门,如今也只剩当年冰山之一角,且经历近300年的风雨洗礼,摇摇欲坠。值得庆幸的是,当年巴县衙门保存的巴县档案,记录了从乾隆十七年到宣统三年共159年间的内政、外交、财经、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情况,是中国时间跨度长、数量最多,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属一级地方政权档案,被史学界誉为“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文献宝库”。国内外学者把清代巴县档案的发现,与我国台湾地区蒋介石的大溪档案、浙江淡江档案相提并论,称为20世纪档案的重大发现。

如今,巴县档案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

打造老鼓楼公园,与人民公园形成通廊

巴县衙门仅剩的后墙,斑驳的墙体述说着时代变迁

在“衙门口”守了几年的卢先生这几天要离开了,他告诉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由于施工单位马上要进场,自己就要开始交接工作了。

巴县衙门怎么修缮?按照修缮方案,主要是在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原建筑形式、原建筑材料、原建筑工艺为保护修缮原则,进行巴县衙门旧址文物修缮工作。

现代窗子砖墙与古时雕花木柱,形成强烈的时代对比

“比如,对于台基,按原形制、同材质的青石,补配踏步石。所用石料看面纹饰必须原构建相一致,用白灰浆垒砌并灌溉,外用油灰勾缝。”相关负责人介绍,木柱有不同程度的腐朽需要修整、加固时,也有严格的剔补和墩接方法,“古建筑修缮,每一步都很考究。”

巴县衙门遗址属于渝中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前临国家级文保单位——老鼓楼衙署遗址,后接国家级文保单位——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再靠后即是重庆第一座城市公园——人民公园,目前正在改造升级,预计春节前开园。

站在人民公园看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前面即是巴县衙门旧址

记者现场看到,人民公园改造现场与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连接的南侧入口目前正在改造升级中。按照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方案,未来老鼓楼遗址一带将打造老鼓楼遗址公园,同时与人民公园有效衔接,形成城市文化通廊和景观通廊。 

多知道点>>>

巴县得名比重庆早600年

清代《重庆府志全图》中的巴县衙门

在今天的重庆,巴县已叫了1400多年,而重庆自南宋得名以来叫到现在,也只有800多年。

以前的巴县城就在现在的渝中区,所以太平门内有了这座巴县衙门。巴县是重庆的附郭,重庆府驻在巴县城。府县同驻一城,重庆城也就是巴县城,这从志书上也可以看出来。重庆府志除了记述巴县事外,还得记述所辖州县事。而巴县志却只详细记述巴县的大小事。

巴县衙门在重庆府衙的眼皮底下,巴县故得“首县”之名。巴县衙门在上世纪30年代迁出城外,最后驻在鱼洞,渝中区太平门内却留下了巴县衙门。上世纪90年代,巴县撤县建区,改叫巴南区。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何浩 李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