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提防父母“刺探”消息 女儿QQ聊天先对暗号
04-17 06:06:4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自从女儿去年9月升入初二,老宋觉得跟女儿的交流越来越费劲了。最近老宋发现,女儿不仅跟父母顶嘴对着干,为了提防父母打探消息,还专门跟同学定下了暗号,即使他登录了女儿的QQ,也发现不了任何问题。

想套消息?先对暗号!

说起女儿,老宋就觉得有些头疼,“近一年,她的个子都比她妈妈高了,与个子成正比的是,她的脾气也渐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她了。”

其实,老宋的女儿学习好,组织能力很强,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能组织得井井有条。让他烦恼的是女儿的另一面:“女儿小时候,我俩就像朋友,无话不说,可现在她有点啥事总背着我们,还经常说我们不理解她。”

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老宋给女儿配备的是一部“非智能”手机,基本只能打个电话。每天回家后,女儿就想玩手机,时常以“我看看班里发的新消息”为由,借走父母的手机,一聊就老半天,父母说几句她就顶嘴。

有一次,老宋和女儿闹得很僵。那天,女儿回家后,又借父母的手机玩,约定的时间过了也不肯撒手,老宋一催促,她直接表示,不给玩就不写作业。老宋一时火大,把手机摔了,那几天,女儿和老宋就跟仇人似的,见面都不打招呼,过了十多天才稍有缓和。

前不久,老宋用手机上QQ,却自动登录了女儿的QQ号。这让老宋不由得兴奋起来,先是看了一圈聊天记录,发现跟很多人的私聊记录都被刻意删除了。失望之余,老宋想,既然是用女儿的QQ登录,干脆跟她同学聊两句,看看能不能打探出点情况。

老宋找了两个最近跟女儿聊过的同学好友打了招呼,可没想到,对方直截了当提出:“暗号?”老宋顿时蒙圈了,正在思索间,对方的QQ头像已经变暗,下线了。

这让老宋哭笑不得,“这是女儿早就和同学约定好的,担心我们去套消息。”他不明白,到了这个年纪,女儿叛逆的小心思,为啥就这么突出。

不少家长面临类似问题

其实,不只是老宋有这样的疑惑。昨天,记者采访了十多位初中学生家长,不少家长都多多少少面临相似的问题。

林先生表示,儿子升入初二后,隔三岔五地逃学,他为这没少教训儿子。儿子也不反抗,就硬着脖子让他打,每次打得他手酸,还生一肚子气,末了儿子还恨恨地来一句:“再打我就不上学了。”

程女士的儿子在外面学会了抽烟喝酒,担心他在外面结交坏朋友,程女士愁得睡不着觉。每次苦口婆心地劝他,心情好的时候,儿子会跟程女士说:“我没有交坏朋友,就是上个网什么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儿子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就用一句“我烦着呢”顶回去。

小童进入初二后,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不仅上课不爱听讲,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有时候还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读小学和初一的时候,他很听话,成绩在班上排名前十,到了初二,经常和我顶嘴,我要他干什么事情,还要看他的心情,成绩也退到二十几名。”小童的爸爸无奈地说。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优秀班主任闫井顺说,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反观自身的优缺点,比较敏感,具体表现是:对自身的不足比较焦虑,对自身的优点期待过高,经常处在焦虑中,对待生活和学习有“草木皆兵”的感觉,一点小事就可能触碰到他的“痛点”。

闫井顺教过的一个女同学,初三的一个周末没有完成家庭作业。闫井顺多方了解,原来她周末陪一个心情不好的女同学散步、散心,导致没时间完成作业。

闫井顺首先非常认可她的热心,并深入分析了热心这种品质的重要性,肯定了热心会带给这个世界温暖。然后,他又分析了她心里的“小算计”:朋友确实需要她来开导安慰,但她也想趁此偷懒不完成作业。自己心理被细致地分析出来了,她感到老师理解她、了解她。之后,闫井顺给她建议:1.一个人必须热心,我们要为需要帮助的人(包括陌生人)送去温暖;2.把热心作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用这种热度克服自己的不足,如偷懒;3.在生活中更要发现热心对我们的人,感恩感念。这样一个青春期的典型事件就这样被闫老师精致分析、区别处理解决了。

闫井顺说,青春期觉醒的这种自我意识还进一步表现为独立性的增强,做人做事追求“我”,不想受他人控制和制度的束缚,独立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但青春期的独立难免会因学生心智不成熟、阅历不丰富而走偏。

学生的逆反实际上是学生成长转折期的诸多心理需求的外现,老师和家长首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理、把握他们的感受,精致地分析他们心理需求中的合理成分进而满足,分析其不合理成分进而引导,而不是走两个极端:要么一味批评指责,要么一味纵容退让。

学生逆反期的思想与行为不是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要精致分析区别处理。

不要忙着贴上“逆反”的标签

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陈文静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自然发生的一个过程,就和我们长身体一样。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阶段中应该都有一个时期属于他的逆反期,大多数人的逆反期会在初中阶段爆发,绝大多数人会在初二时发生。

实际上,如果初中阶段没有逆反期的话,它很有可能会延迟,有些人会在大学、成年后开始逆反期。所以说这种“逆反”需要打个引号,它是一种自主意识萌发,其实是一种好事,是一个正常的事情。

“逆反”心理在学生身上具体的表现是什么?陈文静说,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想做的这些事情跟班上的规定、周围人的的要求可能会不一样,然后大家就会觉得他们“逆反”了。

所谓“逆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的是明显的逆反,有的则是暗地里的,表面上很乖,实际上内心“波涛汹涌”。

遇到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办?陈文静建议:

1.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这种“逆反”,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虽然他们有共性,但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要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种“逆反”当成一个正常的事情,不要觉得很焦虑,这是一个心态。

2.“疏”要大于“堵”,就是说疏导、引导要优于去打压他、和他对着干,这对家长其实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3.家长也需要提升对孩子的包容度,去寻找一些合适的处理这种情况的方式。比如可以和周围的家长互相交流,学习一些好的经验。

对孩子来说,“逆反”是大家给他们贴的一个标签,他们身在其中,并不觉得那叫“逆反”。“你不需要去向他强调‘你这段时间逆反了之类的’,你越去强调,他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陈文静说,这时候,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让他的思想自由成长,慢慢度过这个阶段就好了。同时,可以给他们一些正面的榜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