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重庆 > 正文
    每天都坐轨道三号线 你可能还不知道它的设计有多牛
    08-08 20:35:0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轨道三号线列车驶过渝澳大桥旁的弯道

    提起轨道三号线,市民恐怕不会陌生。但你知道吗,三号线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客流最大的跨座式单轨线路。近日,依托三号线工程形成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市2017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世界上最长跨座式单轨工程

    重庆轨道三号线是由重庆轨道集团组织上海隧道院、重庆轨道院、重庆单轨公司、中铁二院、重庆市设计院等单位建立项目团队共同完成的。

    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采用国内创新技术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实现了世界上最长跨座式单轨工程的多交路、大运量运营模式。三号线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客流最大的单轨线路。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重庆分院院长郭劲松是项目的设计参与者之一。郭劲松院长介绍,因为重庆人口密度迅速增长,现在的客流量远超当时的设计值,目前轨道三号线最大日客流量108万人次,最大高峰断面达到3.74万人/小时,已成为重庆南北向市民出行的首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创新应用限界设计标准 节省1.3亿元

    重庆轨道三号线创新应用了跨座式单轨工程三限界设计标准,通过试验检验,奠定国家规范基础。

    据介绍,限界系统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行,限制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设备安装尺寸及确定的建筑结构有效净空尺寸的参数指标,直接决定着工程规模和投资。因为使用限界技术,轨道三号线断面面积节省约13.2%,降低工程风险,减少工程投资,轨道三号线建设成本节省了1.3个亿。

    郭劲松院长介绍,重庆轨道三号线有特殊情况,本来距建筑物就只有几十厘米,还要从中穿过去,如果用老的限界,工程方案就不成立,需要精准地算车辆轮廓。

    工程的华新街站至观音桥站地下区间正是使用了三限界技术。在建设开工时,该区域需后穿既有地下建筑物,最小水平距离仅65厘米,工程的精确计量保证了建筑物与轨道交通运营双安全。

    列车穿越江北

    研发PC梁技术  保证乘坐舒适性

    在华新街站到牛角沱站过桥之前有一个超大的曲线轨道梁,技术团队提出将T形轨道梁变为“斜梯形”,传统T形轨道梁是保持车身和轨道梁垂直,但是列车在驶过弯道的时候,车身重心容易偏离,离心力大,车内乘客不容易站稳,应用新型的斜梯形轨道梁后,列车在驶过弯道的时候,车身重心降低,乘客能感到更平稳,大大地提高了列车过弯道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记者了解到,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创新了轨道梁桥和地下空间建造成套技术,突破PC轨道梁技术瓶颈,通过自主研发将PC轨道梁长度由22米增加至26米,提高了PC梁连续空间曲面体的整体性能,也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设计团队创新研发轨道梁三维空问结构及桥墩定位系统,实现曲线段线路的高拟合度,打破国际上22米跨径限制。 

    直接参与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5部

    据了解,重庆轨道三号线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项目,创造多个世界第一:工程复杂程度世界第一,项目运营效率世界第一,首创跨座式单轨三限界设计体系,还创建了世界首个国家单轨交通技术标准体系。

    2017年,重庆轨道三号线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荣获国际菲迪克全球优秀工程项目奖,这个奖项在工程咨询行业素有“诺贝尔奖”之称。目前,重庆的单轨技术已实现技术输出,在国内外10多个城市进行推广、应用。

    项目研究过程中,编制了国家和行业标准5部,授权了国家发明专利5项。此外,轨道三号线工程还荣获了“诺贝尔奖”之称国际FIDIC奖、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代表着国际、国内最高设计荣誉。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唐中明 实习生 向津津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