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一张一合半透明的伞体,在澄澈的水族缸中,如梦如幻,轻盈地仿佛天上的云……不要被海蜇的美丽外表“欺骗了”,它们都有毒!
22日,在重庆目前唯一一所从事水母养殖的基地、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重庆水母养殖界“大师姐”赵珂向上游新闻一一介绍起水母养殖那些事儿——梦幻而辛酸,稍不注意,就是一个蜇。
“养殖探索的过程蛮艰难。未来,我们即将投用重庆首个保种间,为市民带来更多可观赏的水母品种。”
重庆首个水母养殖基地
凉拌的海蜇皮,清爽入味儿,无疑是夏天的一道佐餐美食。你知道吗?海蜇不光好吃,它们还是水产界的“颜值担当”。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在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粉白透明的海蜇,一张一合圆润的伞体,如梦如幻;黑星海刺舞动着长长的触手,如同海里的“空降兵”;还有形态各异的狮鬃、紫纹海刺,它们一起构成绝妙的海底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的这些水母,都是“老重庆”——本地养殖水母的“种子”水螅,本地繁育,是重庆唯一一个从事水母养殖的基地,不同于其他水族馆直接购买成年水母。
这种在本地直接养殖的水母,从水螅状态就加入了“重庆户口”,区别于品种的不同,人工养殖2-3个月成年状态后就能放入水族缸进行展示。这样下来,对比直接购买的成年展示水母,成活率更高,且“重庆籍”的户口更能适应本地,因此水母的成活率和生命周期就更高了。
即将投用保种间 市民年内有望在家门口欣赏更多水母
该馆水族部水母养殖主管赵珂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由于重庆的地形地理特征,养殖水母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要同时满足温度、水质和食物三大条件,才能在本地开展水母养殖。
而在重庆,水质的要求尤为难以满足。“由于地形地理条件,重庆的水质矿物质较多,偏硬!”要想开展水母养殖,这就要求汉海极地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把重庆的水质进行“软化”,再调配一定比例的海盐,模拟海水。
此外,在食物方面,水母可不是“吃素的”——丰年虫、虾酱,都是它们的食物,可以说水母是彻头彻尾的“肉食动物”。
“水母啷个吃东西哟!没看到它们的嘴巴也。”在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不少小朋友观众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赵珂为大家解开了这个疑惑: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水母,它们的伞体中藏着进食口腕,还有4个胃囊,在游动的过程中,伞体一张一合就是在过滤水中的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如果是人工喂食,则需要把食物直接打到水母的胃囊当中。
兼具了这些条件,在2017年下半年,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就在重庆率先展开小规模水母养殖。经过一年多的繁育,目前已经培育出9个品种、超15000只水母。
上游新闻记者还为市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赵珂介绍,目前,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正在加紧推进研发保种间,2019年有望投用,届时,更多、更美的水母将会与观众见面。
原来是“美人鱼” 现在成了“水母大师姐”
说起赵珂,在重庆汉海极地海洋世界担任水族部水母养殖主管的她,从前还是一条“美人鱼”——安徽姑娘赵珂本科学习行政管理,大学时间,在一家海洋馆兼职美人鱼表演。谁知,阴差阳错接触到了水母养殖,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水母养殖行业,如今已经将近10年了。
“水母太有意思了,触碰它们,仿佛触碰整个海洋。”
但是,这种“触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开始,赵珂经常会被被这些美丽的危险“毒”到,即使戴着防护手套,一旦被水母蛰到,也还是会很刺痛、烧灼感。“如果被水母的触手蜇到,马上就会起一条像被鞭子抽了一下的红印,需要及时清洗。”赵珂花了足足一两年的时间适应这种刺痛,现在甚至再也不需要戴手套。
2018年1月来到重庆从事水母养殖,如今,赵珂已经成为重庆水母养殖圈内的“大师姐”。对于未来,她很有信心,“目前,较全国而言,重庆的水母养殖行业处于一个较为滞后的阶段,但我有信心和同行一起努力,让市民观赏到更多的水下精灵。”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