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来重庆科技馆了!”这句话在2016年开始陈香桦反反复复对自己说的话。今(31)日,作为科技馆内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工作人员的这名90后女孩,已经是一名在科技馆工作三年的科技辅导员。早在十年前,刚读高二的陈香桦的心里,就驻下了科技馆的影子。她说,这是自己和科技馆的“小情缘”。
结缘:路过“一见钟情”
陈香桦读高二时,科技馆开馆不久。当时有一坡长长的梯子,很多人坐在葱郁的草坪。陈香桦那时候还不懂这个地方叫做什么。只记得记忆中阶梯处有一个机器人,很高很大。就是那个时候对它有了第一次的定义:“哦,原来这里是搞“科研”的地方啊!”
陈香桦发现,自己喜欢上这里了。陈香桦在学校接触到了志愿服务,而恰巧就看到了“科技馆关于2014年春季志愿者招募”。那一年的大年初一,陈香桦第一次走进了科技馆。
大学毕业连续给科技馆每周投简历
2015年的夏天,临近毕业的陈香桦开始考虑自己的就业,科技馆在她的脑海里浮现了,“我要去科技馆工作!”
第一份简历投出去后,陈香桦迟迟没有接到面试通知。她一边继续从事与公益相关的事情,一边每个星期在招聘网站上向科技馆投递简历。一星期一投,似乎变成了习惯。
终于,几个月后,她接到了面试通知,但由于面试经验的不足与紧张,她没有通过。到陈香桦不甘心,于是又开始了一周一投的节奏。
“开始练习自我介绍,开始学着坦然的说话。”陈香桦开始明白:如果你执着于一件事,就得不顾一切的向前。
故事到这里,好像开始顺理成章,她又接到了面试通知。这一次,她对科技馆面试考官说出内心最想说的话,让自己足够的坦然。最终,她当上了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
感受无数个第一次
第一次走上磁电大舞台;第一次讲述“宇航之梦”;第一次站上探究式的课堂,渐渐的,陈香桦有了太多的第一次……
“什么是光合作用,地震来了如何逃生?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工作中要教给小朋友的内容。”陈香桦介绍,科技辅导员的工作比较多,除了场馆的科普活动,科技辅导员还会通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走进偏远的山区、学校,给孩子们带去科学知识。在周末里,往往也由于孩子们来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而加班,工作虽多,但和孩子们在一起,却非常开心。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